正文 第33章 卑微的世界(1 / 2)

最使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遙遠,而是你心中的鬱結;最使人頹廢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你自信的喪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希望的破滅;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你心靈的死亡。

——————————————————————————————————————————————————————

學生時代裏,被定義為“好學生”的總有這樣兩類人。

——第一種,他們卓爾不群,無論在什麼方麵都出類拔萃,鶴立雞群。他們總是強大和優秀到可以打壓任何人,隻要一出現,整個氣場和氛圍就明顯不一樣。他們也總是,可以不用奮筆疾書,也不用挑燈夜讀就能輕輕鬆鬆考出足已引以為傲的成績。

——第二種,他們表麵也許光鮮亮麗,也許什麼都不在乎,暗地裏卻恨不得鑿壁借光、懸梁刺股,隻為爭一口氣,隻為在考試或比賽的時候厚積薄發,試圖超越和打敗第一類人。而這一類人,大多數都是來自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知道隻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很不湊巧的是,謝瑩瑩就是第二類人。

並且這個道理,她自打懂事起就知道了。

社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人和人之間永遠都會存在所謂的“等級”問題。不管這個社會或者國家多麼的和諧,也總會存在貧富差距的問題。

就像是,有錢人天天為了去哪個高檔的飯店吃飯而煩惱不已,而謝瑩瑩家卻為了每天怎樣縮減必要的夥食費而辯論不休。又或者是大家都聚在一起喝喝下午茶聊聊八卦的悠閑時光,而謝瑩瑩卻隻能在哪家不知名的小店裏打著一份又一份的零工……

每次班主任說要家訪,或是家裏來客人的時候,謝瑩瑩總是最忐忑的一個。

她害怕看到他們走進彌漫著腐臭味的巷口時皺起的眉毛,她總覺得表情裏充滿著不屑和討厭。她害怕看到他們走進她家低矮沒有陽光的危房時沉思的表情,她總覺得那是最不值錢的憐憫。她更害怕自己的生活狀況會被朋友們知道時,他們一定會看著她卻又欲言又止,他們一定會泛濫可悲的同情心,而那些都是對她來說最大的恥辱。

小時候,放學回家本來是件很開心的事。

但是,謝瑩瑩就不同了。

一回家麵對的就是媽媽撕心裂肺地哭喊聲和咒罵聲。她在抱怨,並且從來未曾停止過,一個勁地抱怨爸爸是怎麼怎麼的沒用,這麼多年,還隻是在廠子裏混了個小工。爸爸有的時候會忍不住吼幾句,有本事你出去混什麼的,兩人就會大打出手。

剛開始,謝瑩瑩還會勸解幾下,後來次數多了,她也就習慣了。

房門一關,戴上耳機,把收音機開到最響,連耳膜都震得發抖,或許這有這樣才能讓她覺得不是每天都生活在無休止的爭吵中。

後來爸爸在一次搬運玻璃的途中不小心被砸當場身亡。謝瑩瑩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正是她十歲的生日,她一直興高采烈地等著爸爸的回來,因為爸爸答應她會給她買洋娃娃。結果等了一天卻等來了爸爸意外身亡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