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闖王進京(1 / 2)

自從朱元璋建立明朝,曆經十二世、十五位皇帝,由於明熹宗天啟帝朱由校無嗣,兄終弟及,皇位傳給了弟弟朱由檢,定年號為崇禎,也就是明思宗。

崇禎帝一上任,就處理了為禍天啟一朝的魏忠賢,並且他還勤於政務,事必躬親。使得明朝有了中興的可能。並且還任用了袁崇煥,曹文詔,盧象升,楊嗣昌,孫傳庭等人,而且崇禎帝十分開明,而且也使袁崇煥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朱由檢性剛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於求成,使得皇太極的離間計生效,崇禎帝自毀長城,袁崇煥被殺。為了對後金的戰爭,又加重賦稅,使百姓十分不滿,使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起義。

李自成(1606~1645)原名鴻基,陝西米脂人,家世業農。自成以家貧,李自成從小就因欠債被迫給姓艾的地主牧羊。21歲那年,他打傷了地主,逃到銀川當一名驛卒。當時,全國到處都有農民起義爆發,李自成也殺死了貪官,參加了農民起義軍,成為了高迎祥帳下的一員闖將,

闖王高迎祥戰死,部下闖將李自成繼任為闖王,闖軍攻下洛陽,殺死了崇禎的爺爺福王朱常洵,開倉濟貧,在百姓中聲望極高,聲勢迅速擴大。此後,三次圍攻開封,連獲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五次戰役的勝利,執殺明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及陝督楊文嶽等,大敗陝督孫傳庭。明軍主力被消滅,起義軍控製河南全省,部眾近百萬,

闖軍攻陷了西安,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定國號為大順,年號為永昌,隨後又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李自成部將劉宗敏的兵鋒直指北京,城中的官員早就嚇破了膽,而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遠水解不了近渴,守城太監曹化淳打開了外城城門,李自成派出投降的太監杜勳去和內城的崇禎談判,最終,談判破裂,兵部尚書張縉彥打開正陽門,迎進了劉宗敏的闖軍,北京失陷。

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看到了城外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不由得歎氣,於是派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又讓周皇後、袁貴妃和三個兒子入宮,讓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

朱由檢又逼迫張皇後自盡,李自成的義軍於淩晨攻入了北京,朱由檢咬破手指寫下了血書,就是說自己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子們害的。他到死時還在推卸責任。而後在煤山的歪脖樹上上吊,太監王承恩也隨皇帝去了。

李自成的闖軍進入北京後,闖軍大多都是農民組成的,哪見過這麼繁華的都市,就開始實施搶劫,北京的文物大多就都被闖軍將士們搶劫走了,而為首的就是李自成的部將,在攻取北京中立了大功的劉宗敏。由於劉宗敏位高權重,也沒人說什麼。

這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就是李岩,李岩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人,父親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由於和魏忠賢關係比較好,在魏忠賢一案中受到了牽連,貶為了平民。但是,李精白的名聲很好,在家鄉也是數一數二的知名人物,李岩參加起義軍後,的確給李自成提了不少的好主意,李自成與李岩初見麵時,李岩對李自成說,“恨謁見之晚”,李自成對李岩說,“承不遠千裏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李岩又說,“將軍恩德在人,願效前驅”,李自成也說,“足下龍虎鴻韜,英雄偉略,必能與孤共圖義舉,創業開基者也”。也就是說李岩和李自成談的十分投機,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