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下生產隊就在大雁山脈的山腳下,隊裏人多地少,為了多生產糧食,隊裏是物盡其用,每年種兩季稻穀,一季冬小麥,社員們才勉強糊口。

蘇家房子是兩層的木結構老樓,老蘇家三個兒子都住在這棟樓裏。

奶奶早已去世多年,現在是爺爺自己一間房,跟著三叔過。

剩下六間臥室,一家兩間。每家基本都是樓下一間,樓上一間。

隻有老大家因為兩個兒子已成年並結婚,往西邊又擴了三間瓦房。

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廚房,大伯一家用著西邊的小廚房,蘇月禾家和三叔家共用東邊的大廚房。

畢竟老爺子還在,三家人麵上還算和氣。

爺爺是村中老人裏最有文化最有威信的一個,早年當過老師,之後一直在家做赤腳醫生。

嶺下生產隊幾乎都姓趙,隻有蘇家是外姓人。

老爺子的父親也就是蘇月禾的曾祖父是個傳奇人物,據說是會玄學巫術的風水先生,從外地而來,卻在鎮上掙了4個門麵,在雁南村掙下了百畝良田,就連小雁山以前大部分山頭都是蘇家的。

曾祖父去世後,爺爺當家,蘇家三個兒子除老二外,年輕的時候都不爭氣,老大和老三賭博輸掉了大部分的家產。

解放前夕,蘇家已無田地,家裏頭,更是連把像樣的鋤頭鐮刀都沒有,窮的叮當響。

都說禍兮福所倚,跟四九年入國軍相比,蘇家敗落算是撞上了大運。

最後評定階級成分的時候,也因爺爺在村裏行醫多年,救過不少人,積累了好口碑,蘇家最後竟評了個貧農。

蘇月禾的父親蘇老二因為有文化,在縣裏混了個鐵飯碗,近幾年調到汽車站,工資也加上去了。

太陽已經完全下山,蘇月禾在二樓房間把藥材攤放到竹匾裏,塞到床底下,等明天再拿到房頂上去晾曬。

每次晾曬還得避開爺爺,蘇老爺子信鬼神,他篤信家神在房頂上,所以不允許大家在上麵曬東西。

蘇月禾已經攢了九支人參,等再攢多一點,她打算拿去換錢。

屋外傳來母親莊順蘭的聲音,蘇月禾快速收好東西,下樓去。

母親房門口的四方桌上,擺了一盆臘肉炒鬆樹菌,一盤清炒蕹菜葉,一盤豆豉辣椒炒蕹菜梗。

看到桌上的菜,莊順蘭不免沉下臉:“哪裏弄來的臘肉?”

剛才還天不怕地不怕的三妹,在老媽麵前屁都不敢放一個,四妹和幺妹更是鵪鶉般不敢做聲,畢竟這塊臘肉,是老媽留著待客的。

蘇月禾麵上鬆快地忽悠:“上次大舅拿來的吧?”

“你大舅什麼時候拿臘肉來了?”莊順蘭狐疑轉身進了房間,取下掛在樓板上的吊籃,發現臘肉還在,她也糊塗了,怎麼多出一塊臘肉?

菜都做好了,莊順蘭也沒罵孩子,畢竟肚子裏都沒油水,誰不想吃點葷腥呢?

家裏難得吃肉,莊順蘭問:“叫爺爺來吃飯了嗎?”

“叫了,他不來。”

莊順蘭舀了一碗的臘肉鬆樹菌,“去吧,端給爺爺。”

三妹不願意,她小聲嘟囔:“我不去。爺爺不來,就是想讓我們端過去,到時候他自己吃不完,都給蘇柏鬆蘇柏樹兄弟兩個吃了。”

莊順蘭做事向來講究禮數不會給人留下話柄:“快去。”

還是四妹聽話,她起身把菜送爺爺房間了。

今天吃的白米飯,每年也隻有夏秋兩季收獲時節,能吃上白米飯,其他時間米飯裏都得摻洋芋或者紅薯。

特別是她們家,之前全家六口人,就靠莊順蘭一個勞動力,每年都超支欠生產隊的錢。

這兩年蘇月禾開始掙工分了,日子才算好了些。

蘇月禾道:“好餓,吃飯吧。”

“要得!”

三妹聞言,馬上拿起筷子夾了一大塊的臘肉,夾起臘肉她才發現,老媽還沒動筷,其他姐妹也還不敢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