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狼族盟約的傳說(1 / 2)

飛雪封山,整座玄雪山籠罩在蒼芒雪皚中,肅靜間彌漫著冷寂。

玄雪山位於太平府境內,是座積雪深厚的山脈,連綿百裏,峰巒起伏,終年白雲纏繞,遠處望去,高聳而入蒼天,似有破天之氣勢。

三百年前,中原大亂,群雄割據,南北分界而治之。百姓深受戰亂之苦,流離失所。一江湖郎中逃難於此,見山嵐堅挺,塌雪無痕,風雪淒淩,仿佛冥冥中透露出淒慘之意。他由感國破家亡,世道坎坷,對世間不再留戀,便在此居住下來,潛心修習,時日一久,小有所成,便開創門派,稱為雪山派,因念及世間疾苦,接收世間苦難之人為徒。世人感其恩惠,尊其為雪山道人。

殊不料戰亂未停,災難又起。

那一日,一聲狼嚎劃過長空,仿佛是從遠古傳來,烏雲遮天,天空仿佛被撕破,晝夜交替瞬變,氣溫驟降,冰冷襲遍大地。玄雪山上,山巔巨石轟然破裂,碎石飛濺,後,周邊雪地殘破,現出八字,狼族侵襲,世間遭難。

其後,野蠻種族,狼族部落,自北向南,殺戮遍野,青山葬骨,黃沙埋人。

軍隊前往清剿,卻慘遭奸滅,屍骨無存。遂無人敢於冒險阻之,皆往南遷移。

雪山道人感念人間疾苦,憤然率七弟子下山,前往狼族老巢。眾人皆參不透其意,此去凶多吉少,紛紛為其祈福。

不然三日過後,雪山道人孤身而回,笑曰,禍害已除。眾人不信,問其所隨七弟子何去,道人低頭不語,遁入玄雪山,再也沒出來過。

雪山道人所言不假,此後,再無見狼族蹤影,似世間從未有過,經此一難,南北戰亂停滯,天下略顯太平,百姓將此事漸漸淡忘。

數載後,道人到了不惑之年,彌留之際,留下遺訓,吾隻是將狼族部落封印,眾弟子務必找尋狼族盟約,此物擁有控製凶殘強大的狼族部落的力量,如運用得當,將永久封住狼族部落。如若尋到,切不可在月圓之夜,皎潔的月光散滿大地之時,開啟它將喚醒沉睡的狼族部落,人間又將麵臨場浩劫。眾弟子點頭答應,銘記在心。

此後,世人皆知世間存有一物,得之將掌控狼族部落,亦能毀滅狼族部落。正邪兩麵,皆趨之若騖,連朝廷也安插人手於江湖,四處尋找此物。雖未引起腥風血雨,但依舊在江湖中埋下禍根。

雪山派弟子,潛心修習,身手輕靈飄逸,劍法神通,雖不能稱雄武林,因其以俠義名滿天下,亦受世人敬仰。然天意弄人,不想五十年前,雪山派第九代掌門欲雪無痕,棄掌門之位而去,隱逸於武林內。頓時群龍無首,眾人心浮於世,勾心鬥角,門派開始漸漸落敗,在江湖中失去了威望。

適逢沿海倭寇猖獗,四處搶掠,橫行不法。朝廷屢次派兵圍剿,都無功而返。正在太平府太守焦頭爛額之時,一男子擊鼓求見,此人英姿颯爽,眉宇間透露霸氣,他不是別人,正是欲雪無痕,也是後來統領江湖的望雪樓樓主。

他在江湖中號召義士編入軍隊,並收攏那些因戰亂流離失所的漁民,迅速在沿海拉起支隊伍。恰太平府又遭一夥倭寇騷擾,他遂率部前往,雖軍隊組建不久,但各個皆視死如歸,疾惡如仇,抱殺身成仁之心趕赴戰場。兩軍於四都鎮相逢,兵刃相見,倭寇本為烏合之眾,自知不是其對手,逃入東海群島,欲已守待攻。卻不想,欲雪無痕運籌帷幄,借船而出,將士中漁民出身眾多,熟悉海路,倚海而居,閑時捕魚,忙時為戰,兵分數路,切斷各島聯係,圍困其一月,倭寇在島內苦不堪言,淪落以草皮而生,戰意全無,皆舉白旗而降,然,欲雪無痕申明不收戰俘,並嚴明軍法,遇抗者殺之,遇降者殺之,血洗眾島,使周邊海水泛著紅光。

經此一役,倭寇聞風散膽,不敢造次,百姓稱頌,但因其殺戮太多,僅以敬畏之心談論其人。

三年後,他平定沿海倭寇之擾。朝廷獎其功勞,下詔書令其進京,授封其為兵部侍郎,然而,欲雪無痕並不留戀權勢,也不擅長弄權,在朝野招同僚排擠,便向朝廷請願,告老還鄉。皇上念其昔日戰功,賜於他樓苑一座,黃金萬兩。回到太平府後,欲雪無痕知已不能再次隱身於江湖,便心生一念,將所得樓苑更名為望雪樓,廣招天下義士。時日一久,望雪樓群雄聚集,名動天下,便響徹江湖,世人便遺忘了欲雪無痕原由的身份,隻知其為望雪樓樓主,麾下有四大護法,極之鳥冰雀,刺刀手火鳥,醫使赤狐,琴仙天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