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張攀則悠閑地走進了黑市。

在這個時代,黑市的生意人們總是提心吊膽,時刻準備著逃跑。

買家還算好,但對於賣家來說,如果被抓住,那可是要坐牢的。

因此,這些人自然而然地感到慌亂。

這裏很少有人大聲叫賣,而是在麵前擺起一個地攤。

有人路過時會看上一眼,如果覺得東西不錯,就會開價。

接下來就是討價還價的環節了。

在這個年代,沒有明確的價格標簽,一切都靠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地砍價。

很快,張攀就找到了姑姑所說的那些賣老物件的攤位,數量還不少,大約有七八個。

這些攤位上出售的都是古董,真假難辨,但乍一看上去,都挺像樣的。

在這個年代,古董造假還沒有像後世那樣猖獗,所以在這裏還是有可能淘到一些真貨的。

如果是幾十年後,張攀可能連古玩市場都懶得去看一眼。

因為基本上99%的東西,都是假的。

有些假的,甚至比真的還要像真的。

“這個瓷器怎麼賣?”張攀看到有合眼緣的東西,停下了腳步,詢問攤主。

“兄弟,你眼力見不錯啊,我這攤位就屬這瓷器最貴,明代的汝窯,汝窯知道吧,那可是曆史上鼎鼎大名的,這瓷器,有人開價八百,我都沒有賣,你要是真心想要的話,給三千,我便出。”

攤主果然如徐青青姑姑說的那樣,滿嘴跑火車,那是一句實話都沒有。

“八十塊,我都嫌貴了。”張攀搖了搖頭。

70年代的三千塊,他可真敢說。

哪怕是貨真價實的古董,也不值這麼多啊。

要知道,他跟黃大力也不是沒有收過古董,而且還保真,那都才幾十塊,撐死了一兩百,兩三百。

“兄弟,你砍價可真厲害,這樣,八十塊,給你。”攤主看到張攀打算離開,連忙開口道。

八十塊,他也含淚賺五十啊。

聽到攤主的話,張攀心中暗自好笑。

他當然清楚這些攤主的套路,先報一個高價,然後再慢慢降價,讓顧客以為自己賺到了便宜。

不過,他可不是那麼容易上當的人。

“我剛才說的是,八十塊我都嫌太貴了,這花瓶撐死了也就五十塊,你要是看到五十塊,我就買了。”

“怎麼樣?”張攀覺得,這花瓶的製作工藝啥的,不像是假的。

五十塊錢,要是能撿個漏,那還不錯。

攤主猶豫了一下,似乎有些不情願,但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好吧,五十塊就五十塊,誰叫我今天生意不好呢,給你就當是交個朋友。”

張攀付了錢,拿起瓷器仔細端詳起來。

這是一件青花瓷瓶,瓶身上繪製著精美的圖案,色彩鮮豔,工藝精湛。

雖然他對古董了解不多,但從外觀上來看,這件瓷器確實是明代的汝窯製品。

明代汝窯瓷器,放在後世,少說能賣個幾百萬,但在這個年代,也就五六十塊。

“兄弟,再看看別的唄,這個宋代的硯台,品相不錯,也是精品。”攤主從身後拿出了一個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