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鬆林他信得過,用的也很順手。
以後張攀去縣城的話,也會弄一些產業。
手裏也需要他這樣的人。
要是他想去縣城的話,張攀自然是會帶上他。
當然,前提是譚鬆林願意。
譚鬆林聽到張攀的話,連忙點頭:“攀哥,隻要你願意帶我,我願意為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行吧,那你等我消息。”
張攀開口道。
之所以是明年去縣城,是因為78年改開了。
到時候城裏將會實行經濟改革,改革之初,百業待興,值此時代浪潮前,張攀當然得牢牢把握住。
不然他豈不是白重生了。
至於農村改革,還要過很多年...
上輩子白山公社,下轄的生產隊,實行家庭聯產,包產入戶,張攀記得是80年之後了。
所以張攀當然是選擇進城。
當然,進城,並不代表就放棄進山了。
長白山,張攀仍然還是十分向往的。
山裏的那些珍稀藥材,天材地寶,關係到張攀體內空間的升級,這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仍然會進山。
跟譚鬆林約好了明天早上村口集合,一起去公社,張攀便回家了。
讓張攀沒想到的是,李月娥和徐青青為他準備了不少東西。
吃的穿的用的...
張攀哭笑不得:“媽,我是去公社,離家兩腳路,又不是去外省出差,你為我準備這麼多東西做啥?”
“要是去外省的話,東西就不止這麼多了,這些也不全是給你的,還有給你爹的,他走的匆忙,隻帶了兩件衣服...”
李月娥開口道。
“爹身上有錢,不知道去買啊?媽,你就是瞎操心。”張攀嘀咕了一句。
不過雖然嘴上這麼說著,但張攀還是把他媽準備的這些東西都給帶上了。
媽媽和老婆的一片心意,自然不能辜負。
一夜無話,第二天,張攀推著自行車出門。
跟徐青青結婚的時候,張攀為徐青青買了一輛新的自行車。
這樣的話,就不用全家共用一輛自行車了。
他爹用了,張攀就沒得用了。
自行車這玩意,這年頭還是很實用的。
也就是家裏的自行車票隻有一張,不然張攀都想多買幾輛。
後麵跟黃大力關係熟絡了之後,張攀倒是有能力搞來自行車票。
張繼業倒是勸張攀不要這麼做。
什麼家庭,一個家裏那麼多自行車!
有個兩輛,都已經是十分不錯了。
要是再多的話,說不定會被人舉報。
雖然他們家的錢都來的光明正大,但在這個年代,低調還是很有必要的。
張攀聽了他爹的話,覺得也有道理,於是便息了這個想法。
兩輛自行車,暫時倒也夠用了。
不過譚鬆林和大舅哥,張攀都給了他們一張自行車票。
譚鬆林此前狩獵野豬,也賣了不少錢,買一輛自行車那是綽綽有餘。
其實譚鬆林對自行車不怎麼感興趣,本來都不打算買。
張攀告訴他,買輛自行車還是很有必要的,聽到張攀這麼說,譚鬆林這才下定決心,買了一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