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春待人(1 / 2)

三月打頭,京城郊外的小城。

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自京城東門出來的這一片草原,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美景不說,單是那純淨得一塵不染,晶瑩剔透的風,就儼然已近海了。藍寶石般純粹的海風徐徐吹來,衝淡的是京城內嘈雜的結廬紛雜,縵回的廊腰,高啄的簷牙,暖響的歌台,金角紅瓦的瓊樓玉宇……凸顯的是那一種從心而發的純淨,那一種登高遠眺便現百舸爭流的盛象。

在這裏屏息凝視,聽花開的聲音,品海拂的神韻,觀天邊陽光灑下的縷縷金絲,世人大抵會明白,何以有人甘願放棄榮華富貴,找一處這樣的地方,隱居自然,梅妻鶴子。

大海邊上的漁人,便樂於享有這天賜的寶藏。

起了個大早,正適逢早春的暖景。漁人肩上挎著網,眼睛溜著近岸處的春guang,美滋滋地朝自己的小船走去,期待著今天的收獲。眼瞧著到了,他撩起了褲管兒,一腳跨進了小船中,卻在搭著的船槳上,看到了一件罕物。

一條絲帕。

漁人將其拾起,仔細看去。他雖不懂得,卻也瞧的出,這絲帕的質地是極上乘的紗綢,隱約是蘇繡,繡的極好,針腳都不露出一些,套接細的很,精細雅潔。雪白的底子上,那絲帕四角各繡了杏花,芙蓉,白菊和木蘭,或嬌豔或含蓄,無不栩栩如生,略一看便可知是大家之作。在這離京城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小鎮,這樣的東西可是不常見到的。

漁人正發愣,忽聽得身後一少女的聲音。

“伯伯,那是我的絲帕。被風吹來您船上了,您且遞與我,好嗎?”

漁人聞聲回頭,身後正翩然站著一白衣女孩,十四餘的豆蔻年華,眉蹙遠山,明眸剪秋,雖形容尚小,卻透著一股超然的成熟。說話時那語調,那教養,似也是不常見的。漁人一忽兒又愣了神兒。

女孩微微一笑,再次溫言請求,他這才回過來,將絲帕遞給了她。

她彬彬有禮地道了謝,轉身走回了來處。

參天的銀杏樹下,一個身著青藍色上裳的女子瞧著女孩走來,微笑了。這女子二十七八年紀,眉眼柔和,中等身挑兒,滿身的書卷氣質,端莊高華;口音中帶著些江南的吳儂軟腔,更顯嫻雅動人。女孩走近了,她笑道:“才要你作首詞,偏就跑的這樣快。”

女孩道:“先生莫怪雲兒。原是那海風不好,吹走了雲兒的帕子,適才去拾的,並非有意。”說著將絲帕遞了過來讓女子察看。

她接過絲帕瞧了兩眼,屈膝坐下,將它鋪在了如茵的碧草上。四色的花兒,映著綠草,更顯嬌豔。

雲兒也便坐下,與先生一同細細品賞起來。

半晌,先生抬頭道:“方才那首詞隻作了半闕,現下補上下半吧。”

雲兒也便抬頭,想起了跑開前的半闕詞。那詞牌名是“春待人”,全名為“春待人•日夜”。

碧空剔透琉璃羌,飛思淩蒼越穹。誌高雲等閑,溥氣扶望。決巔以眺眾生——盛景,盛世,日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