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人品至上,唯有誠心換來眾心(1 / 3)

人若不守信用,就像車子無法行走,要不講信用,人也不能在社會上站得穩。一個誠實的人,不論他有多少缺點,同他接觸時,心神會感到清爽。這樣的人,一定能有超強的人氣。這是因為以誠待人的人,別人也會以誠相見。

從朋到友

交友貴在真誠。不管一個人的相貌、學曆、出身如何,隻有帶著真誠的情感跟別人交往,才能贏得知心的朋友。隻有充滿真誠的言行,才能贏得別人的心,交到知心的朋友。也就是說,在交友的過程中,唯有真誠才能換來真誠的朋友。

東漢時,曾有一位為人稱讚的典範,他名叫荀巨伯。此人交朋友特別講求誠摯,重視“義”字。

有一天,荀巨伯正在房中閑坐,忽然外麵有人送進一封書信。荀巨伯打開一看,是自己的遠方朋友。信中說:“伯兄,別來無恙?!愚弟自與兄相識,亦有幾度春秋。心中感幸。古人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與君促膝而談,共話世事短長,何其樂哉?奈何來去匆匆,聚時不易別時也難。千裏之遙,遙不可聞,天涯咫尺,共祈明月。”

“無奈那日染病臥床,僵直難動,抬手舉目亦是疲累,念去期之不遠,恐弗能與君再會,心中愈感淒涼。此修書一封,薄紙片語無以盡述其意,唯兄知之。”

荀巨伯讀完信,心中一顫,來不及多想,忙收拾東西,打好包裹上了路。朋友遠在千裏之外,荀巨伯星夜趕程。走了好幾日,來到朋友所在的郡地時,卻發現此地被胡人團團圍住。

當時,隨他同行的人都勸他說:“最好還是別進去了,胡人野蠻,弄不好會丟掉性命的。”

他卻什麼也沒有說,自顧前行。

他潛入了城中,城中已是慌亂紛紛。荀巨伯看著慌奔的人群,望著淩亂不堪的城鎮街道,心中倍感淒涼,更想到友人臥病在床,心中酸楚。急急尋找朋友居處。

當朋友睜開微弱的雙眼見到荀巨伯時,眼睛突然放出異彩,掙紮著顫抖的雙手想坐起來,荀巨伯趕緊迎過來伸出雙手將他扶住,讓他不要動。朋友望著風塵仆仆的荀巨伯,淚水在瘦削得不成樣子的臉龐上滾動。喉間咕咕直響,卻哽咽著說不出話來。荀巨伯握著友人枯瘦的手,望著瘦骨嶙峋的友人,也止不住掉下淚來。淒聲地說:“愚兄應早早趕來才是,愚兄——”

那朋友用微弱的氣力使勁搖了搖頭,眼睛閉了閉,用細弱的聲音說:“不,你不要這樣說——在這樣的時候,從那麼遠的地方,你卻趕來看望我——我——不知該怎樣感謝你才好,——我——,我恐怕是沒有幾天壽限了。現在又遭胡人侵掠,怕是城鎮不保。對於一個將要死的人來說,誰來侵略就隻管侵啦,一切都無關緊要了。——可是,你必須趕快想辦法離開這裏,我在臨死之前能夠見君一麵也就心滿意足了,——我——不願讓你因我的拖累而遭到什麼不幸,你快走——”

說著,將手從荀巨伯手中抽出來,示意荀巨伯快去逃命,荀巨伯聽完立刻說:“你這是什麼話?你把我當成什麼人啦?你病成這樣我怎麼能拋下你不管呢,那還算什麼朋友,你未免太看扁我啦?”那位朋友苦笑一下,淚水再次湧出,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胡人很快破城而入,四處搜索,搶掠財物,但家家戶戶已是淩亂不堪,逃的逃,散的散,唯獨有一院戶秩序井然。胡人進來後見院中一切都很平靜,不覺生奇,破門湧入室內,卻見一人安然坐在屋中,他們進來後,那人隻是看了他們一眼,隨即又手端藥碗給床上躺著的人喂藥,這正是荀巨伯和他的朋友。

胡人當即火冒三丈,大發淫威:“我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逃,你是何人,竟如此大膽,輕視我等,莫非你要一個人擋住我勇武大軍嗎?”

荀巨伯將藥碗放到床邊的方桌上,站起來衝胡兵們一抱拳,說:“請你們不要誤會,我也不是這裏的人,我的家距此有千裏之遙。我到這裏來是為了看望這位病重的朋友,不想與貴軍相遇。現在我的朋友病情很嚴重,危在旦夕,而由於貴軍的到來,大家逃的逃,走的走,可憐我的朋友無人照料。我是他的朋友,理應在此照料他,並非有意與你們作對。如果你們不肯放過我們,定要殺的話,我請求你留下我的朋友,他是一個病人,要殺就殺了我吧!”

說著,將頭向前一伸。胡人聽完當即全都驚愕在那裏,麵麵相覷,相視無語,又看看手中亮光閃閃的鋼刀。半晌,一個頭領說:“想不到竟還有如此堅守道義的人,我們以不義之師侵道義之地,實乃罪過!”說著,衝其他人一揮手,“走吧!”

患難見真情!荀巨伯真誠的言行不僅打動了摯友,甚至打動了野蠻的胡人,可見,真誠同樣具有無與倫比的威力!

一個善於交友的人,一定是個能為對方著想的人,不僅會懂得“錦上添花”,更會懂得“雪中送炭”的藝術。

俗話說,“人心換人心”。你若想別人關心尊重你,你就必須對別人也付出一份真心。一個善於交朋友,關心、體貼別人的人,一定是個能為對方著想、欣賞對方、處處滿足朋友需要、解決他們的困難,而又避免去麻煩對方的人。所以,要成為受歡迎的人,不僅要能夠“錦上添花”,更要懂得“雪中送炭”、“人心換人心”的藝術。

有一句話常用來形容人事滄桑,我們拿它來解釋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也頗合宜——“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而不管他樓起、樓塌,是真朋友就長伴左右,絕不因對方的窮富而改變人情的冷暖。換言之,別人起高樓,你要有為他祝福、欣賞他能力的胸襟;當他時運不濟時,你可別幸災樂禍,而要以實際的行動安慰鼓勵對方。

如果說,你能將關心、體貼的心意建立在這種風度上,你對別人的關心和體貼才是真心誠意的,而不是茶餘飯後一聲“吃飽了嗎?累了嗎”的隨口問候,別人也才會以真心來回報你。也許,社交場合講究的是方法、手腕,你不以為“關心與體貼”是最重要的。但是,別忘了古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隻有真情才能曆久彌新,使友誼的芬芳愈陳愈香。如果你始終以同樣的一顆赤子之心與人相處,還怕沒有朋友嗎?如此久而久之,你就是社交場合中最受歡迎的“名人”了。

真誠地交談是朋友間真誠相待、關係融洽的表現。不能做到這一點,友情便會淡化。維也納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列德?阿德勒在《生活對你意味著什麼》一書中寫道:“誰不對自己的友人真誠,誰就會在生活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最容易傷害別人。人類的一切敗事皆出於此。”所以,在交友的過程中,要以真誠的心去對待朋友,所謂人心換人心,你的真誠一定能夠贏得最真誠的朋友。

品悟人生

隻有充滿真誠的言行,才能贏得別人的心,交到知心的朋友。也就是說,在交友的過程中,唯有真誠才能換來真誠的朋友。

寬厚待人,表裏如一

日本人有一種習慣,初到一個新環境,第一件事就是向周圍的同事、同學作自我介紹,然後說請大家多多關照。表示了一種希望得到信任和幫助的願望。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愛好、追求和生活方式,因教養、文化水平、生活經曆等區別,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個人處處都與他所處的群體合拍。但是,誰也懂得。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不可能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誰也不願意成為群體中的破壞因素,被別人嫌棄而“孤軍作戰”,這就是共同點。一個有修養的、集體感強的人。是能夠利用這一共同點,以自己的情緒、語言、得體的行止和善意的態度去感染、吸引或幫助別人,使周圍的關係更融洽。

與人為善,平等尊重,是與人友好相處的基礎。應該主動熱情地與周圍的人接近,表示一種願意與人交際的願望。如果沒有這種表示,別人可能會以為你希望獨處,不敢來打擾。切忌不要顯出孤芳自賞、自詡清高的態度,使人產生你高人一等的感覺。不平等的態度。永遠不會贏得友誼。所以,加深友誼的原則是:培養襟懷坦白、與人為善的性格。

蓓蒂?福特成為美國第一夫人以後,她的坦直立即引起人們的注目,有些迫不及待的記者問到她各種問題,她總是坦率回答。有一次,一個記者甚至問她多久跟她丈夫睡一次覺,她回答說:“盡我所能。”後來,連她早年曾一度神經失常和她戒毒戒酒的醜聞都捅出去了,她也滿不在乎。

像有福特夫人那種坦直性格的人,總能擁有很重要的關係。但我不是說那樣開朗的性格就一定會得到普遍的愛戴?福特夫人也曾引起某些不欣賞她觀點的人的不滿。不過,你若能做到襟懷坦白,人們無法不喜歡你。

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情歡迎,因為他從不裝腔作勢。這位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的兒子,一輩子寬厚待人,表裏如一。當選教皇後,上任辦的第一件公事就是訪問羅馬的雷幾那?科裏大監獄。他在給那些犯人祝福時說他上一次來到監獄是探望他的兄弟!

他被千百萬人公認為基督在塵世間的代理人,然而,他卻能處處為平民百姓分憂解難,與他們共享歡樂。正如康拉德?巴茲說的,約翰二十三世是個“不帶假麵具的人”。

心理學家希德內?喬拉德在他的《透明的自我》一書中講述了他關於自我揭露的研究。他的主要發現是人的性格中有一種自然的內在的揭露自我的傾向,這種傾向被扼製時,我們就會固步自封,陷入情感上的困擾。

喬拉德博士不止一次地聽病人對他說:“你是第一個真誠待我的人。”他才逐步得到上述概念。他寫道:“我懷疑他們是否有什麼事瞞著他們的配偶、家庭或朋友,需要向一個職業心理治療家進行處心積慮地裝點自己,因為他們認為要是讓人看到他們的真麵目。也許會使人覺得可憎。然而,我觀察處於各種人際關係中的病人時發現自我揭露會產生好的效果。人們取下他們的假麵具,別人反而會樂於接近他們。我們有些人長時問隱瞞自己卑微的出身,其實,照實說了,反會使人信服,更願親近他們。”

他的結論是:習慣性的隱瞞和回避會導致人格的蛻變:另一方麵,忠誠卻有益於健康,既可免除心理上的痛苦,也可防止生理上的疾病。

既然喬拉德博士關於忠誠有助健康的理論千真萬確,那麼,忠誠可以增進友誼更是正確無疑的了。我們喜歡那些向我們坦露自己的人。

另外,言談舉止對你也是非常重要的。談話應選擇別人感興趣。聽了愉快的話題,使人覺得你是個好打交道的朋友,隻有讓人從你的言談中得到樂趣,別人才會願意與你交談。我們反對一味地曲意逢迎,但是善意、友好的稱讚會使人愉快,刻薄、不善意的取笑會讓人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不敢和你接近。

任何人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盡善盡美,盡如人意。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認識到大多數人都是通情達理的。會使自己以寬容的態度與人相處。誰也會有不順心的時候。善於克製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行為,而在別人產生消極行為和情緒時又能予以諒解,這正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它會使人處處感到你友好的態度。

品悟人生

我們反對一味地曲意逢迎,但是善意、友好的稱讚會使人愉快,刻薄、不善意的取笑會讓人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不敢和你接近。

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有些人認為能力決定一切,因而對禮儀觀念十分淡漠。氣質、修養、風度和品味都離不開“禮”的支撐,它是一個人儀表裝扮的核心內容。一個人要是不講禮儀,不論是他的內在人格還是外在形象都會坍塌。古人也把“禮”為立人的基礎,所以說:“不知禮,無以立”,意在告誡我們,如果不懂得禮,就無法做人,在社會上也無法立足。

禮儀是人們社會活動的潤滑劑,是聯絡人與人感情的紐帶,是人際關係的橋梁。

一個年輕人在下雨天趕到一家公司麵試,進門前,他盡力將雨傘上的水弄幹,又在門口的腳墊上仔細地擦了擦腳底的泥水,進門後他把雨傘輕輕倚在門口的牆上,然後向麵試官鞠躬問好。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問答後,年輕人起身告辭,並為自己在雨天來訪所帶來的麻煩表示道歉。這次招聘一共對七十多人進行了麵試,他們的條件都很不錯,有的有大企業工作經驗、有的有學校的推薦信,但最後錄取的卻是那位條件並不出眾,在雨天麵試的年輕人。助手不解地問主管:“那個年輕人既缺少經驗,又沒有學校的推薦信,為什麼偏偏錄取他呢?”主管笑了,“誰說他沒有推薦信,他的禮貌就是最好的推薦信!”

年輕人有禮的舉止,使他在幾十個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正所謂 “有‘禮’走遍天下”。

禮儀最能成就你的人脈,反過來,不懂禮儀就是人脈的禁忌。有時候,哪怕是在禮節上的細微失誤,可能都會給你的人際關係帶來損傷。

周瀾任職一家台資廣告公司,做滿兩年之後,她的業務能力和積累的客戶關係足以讓她成為一個部門的領導,當然這也是眾望所歸。經理告訴她,他已經把升職申請報到台灣總部,隻要遠在台灣的老板一來公司,他就可以被提升為銷售主管。

不久,周瀾又完成了一宗比較大的廣告投放計劃,也很巧,就在這時,遠在台灣的老板也來到了公司,聽說周瀾又有了新的業績,老板很高興,拉著她和經理一起去吃飯歌廳飆歌慶祝。獲得了這樣的待遇,周瀾心想,這下升職已成定局了吧。

等到慶祝結束,老板讓她搭自己的順風車回家。或許是平時坐慣了出租車,周瀾想也沒想就鑽進了後廂,經理頗有些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也沒多說什麼,就坐在了副駕駛座上。坐定之後,周瀾也覺得不知道哪裏有點怪怪的,自己一個人坐在後頭,但心想也許這樣子經理和老板談話比較方便啦。途中經理先下了車,臨走又似有深意地望了她一眼,周瀾沒有領會他的意思,隻是揮手道了聲:bye-bye!老板開車把她送回了家,告別的時候神情有些冷淡,周瀾想,大概是有些累了吧。

自此之後,提升一事像泥牛入海再無音信,周瀾著急了,但是又問不出口。沒有別的什麼辦法,隻好繼續兢兢業業地工作,試著把升職的事情忘掉。直到半年之後,一次加班到很晚,經理才把她叫進辦公室,告訴她事情的原委:其實這位台灣老板是個比較傳統守舊的人,對一些瑣碎禮儀比較看重。比如坐車,司機旁邊的位子往往被叫做“死亡座椅”,如果多人出行,肯定是職位較低的人去坐。老板覺得年輕人應該自覺謙讓,所以對她的印象打了折扣。再加上,後來經理下車後,出於禮貌周瀾應該坐到前排以示陪同,絕不能夠就像坐出租車而老板就是開車的一樣,這些禮節上的失誤,雖然很小,但它卻讓周瀾在上司麵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錯過了升職的機會。

禮不僅是一個人的形象,它能打動很多人,讓你在獲得出人意料的人脈關係。

常言說“禮多人不怪”,如果你能適當地做到“多禮”,則必然大受歡迎。奧裏森?馬登曾這樣說過:如果你的社會關係是一台機器,那麼,彬彬有禮的態度就是那部機器中的潤滑劑。因為,人際交往中隻有形成尊重和被尊重的默契與和諧,才可能給你的形象加分,讓你的交際順利進行和持續發展。

品悟人生

如果你和一個知書達理的人打交道,他們的禮貌的表現會讓我們感到愉悅,要是和一個粗魯無禮的人在一起,他帶給我們的更多是不快。

人氣要的是“人忠”

有的人認為,能力是第一位的。實際上,僅僅有能力遠遠不夠,忠誠才是決定你在組織中的真正地位的關鍵因素。阿爾伯特?哈伯德說:“如果能捏得起來,一盎司忠誠相當於一磅智慧。”

在任何一個地方,如果你希望得到他人的賞識,得到升遷的機會,第一條法則就是你必須忠誠於他。無論你的能力多麼優秀,無論你的智慧多麼超群,沒有忠誠,沒有人會放心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去做,沒有人會讓你成為公司的核心力量。

為了一點點個人的利益而犧牲他人的利益,這樣的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受歡迎,因為你出賣的不僅是他人的利益,更是做人的尊嚴。哪怕是從你手中獲益的人,也會在心底對你產生鄙夷。

索尼公司的用人標準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想進入公司,請拿出你的忠誠來。”這是每一個意欲進入索尼的應聘者常聽到的一句話。索尼公司認為:一個不忠於公司的人,再有能力也不能錄用,因為他可能為公司帶來比能力平庸者更大的破壞。

鬆下幸之助認為,一個員工的能力隻要有60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對工作是否有熱情,對企業是否忠誠。

上海一家廣告公司在招標會上搶奪到了上海市區內地理位置最佳、收益效果最好的幾條街道。

不久,公司因為做這些廣告前期投入巨大,出現了財務危機。員工連續二個月拿不到薪水,工作也漸漸失去了幹勁。

老板看到這種情況特別著急,於是在第三個月做出了承諾,保證在下個月把工資發到大家手中,希望大家能夠堅持下去,因為他堅信隻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下個月很快就到了,老板還是拿不出錢來發工資,員工們很氣憤,集體提出了辭職。在這些員工走後,老板發現唯獨有一位老員工還堅守在自已的崗位上,就問他:“人家都走了,你為什麼不走?”

但他卻說:“我跟了你,就是你的人,公司的存亡有我一份責任,我要和你共同堅持下去”。

又堅持幾個月,老板實在無能為力,隻好將公司低價轉讓,在簽訂轉讓合同時,老板隻提出了獨一的條件,就是要把那位老員工留下。

新公司老板質問到:“現在優秀的人這麼多,為何非要留他?”

老板說:“企業需要的不僅是要優秀,他還要員工的忠誠。”

新老板聽了介紹,也很賞識這位老員工,接收公司後,不僅對其加了薪水,還給予了重用。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種既有能力又忠誠的人才是每一個企業企求的理想人才。

人們寧願信任一個能力差一些卻足夠忠誠敬業的人,而不願重用一個朝三暮四、視忠誠為無物的人,哪怕他能力非凡。如果你忠誠地對待你的朋友,他也會真誠對待你;當你的敬業精神增加一分,別人對你的尊敬也會增加一分。不管你的能力如何,隻要你真正表現出對朋友足夠的忠誠,你就能贏得朋友的信賴。

品悟人生

僅僅有能力遠遠不夠,忠誠才是決定你在組織中的真正地位的關鍵因素。阿爾伯特?哈伯德說:“如果能捏得起來,一盎司忠誠相當於一磅智慧。”

與人為善才能處處“逢緣”

有人說:“仁義隻能被人算計。隻有對人狠一些,才能贏得的競爭。”此言差矣!因為交際場上容不下“見利忘義”的人,不管社會競爭有多麼激烈,與人為善是人氣的根基。

有人說:“我不與人為惡,但也別想讓我與人為善。”乍一看,這種中庸的做法,既有利於競爭,又不失做人的品質。

其實,不管那種做法,他們都闖入了人際的雷區——拋棄了善。與人為善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品質,沒有“善”,就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更不會有好的生活。清朝學者吳敬梓講“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就是指以仁義來服人,誰又會不服呢?

“彎弓射大雕”的英雄成吉思汗,雖然一生殺人無數,但他也有善良的一麵,因此成吉思汗得到了更多人,甚至是敵人的擁護。

一天,成吉思汗率部外出打獵,恰好遇上與自己有仇的泰赤烏部的朱裏耶人。部眾請求說:“這是我們的仇人,請您下令把他們殺個一幹二淨。”

成吉思汗望著驚慌失措的朱裏耶人,說道:“他們既然現在不與我為敵了,還殺他們幹什麼?”並喝令想動手的人放下武器,不得動眼前的朱裏耶人。

朱裏耶人起初頗為疑懼,現在見成吉思汗無心殺他們,便紛紛上前搭話,言談中,成吉思汗得知他們常受泰烏部的虐待,既無糧食,又無帳篷。於是,成吉思汗善心大發,慷慨地說:“既然如此,那就請你們與我們一起住吧,明天行獵所獲我們平分。”

第二天,成吉思汗果然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朱裏耶人對此非常感動,皆曰泰赤烏無道,而成吉思汗才是大度的主子,便紛紛投靠了成吉思汗。此事傳到泰赤烏部後,大將赤老溫也來投靠,就連曾經射殺成吉思汗坐騎的勇士哲別也投到成吉思汗的帳下。

武力可以使人屈服,卻難以使人心服。所以,高明的交際法,就是與人為善,以自己的仁心去換取別人的真心。一個善良的人,能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不怕麻煩,不怕吃虧,說不定哪天善良就會成就你的人生。

有一天深夜,一對夫婦來到一家旅館住宿,可遺憾的是房間已經滿員了。當時已經很晚了,而且外麵還下著大雪,怎麼辦呢?前台的服務員麵對這個局麵顯得很為難。就在這對夫婦要轉身離去的時候,其中的一名服務員叫住了這對夫婦:“二位請留步,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今晚可以住在我的房間裏,因為今夜正好是我值夜班。”

“那太好了!”這對夫婦的臉上馬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這位服務員馬上把自己的房間騰出來,換好幹淨的床單、枕頭,收拾好後讓這對夫婦睡下,而他自己卻趴在旅館的櫃台上睡了一夜。老夫婦倆很感動,在離開的時候,這對夫婦隻對這個年輕人說了這樣一句話:“你的善良能使你有足夠的能力管理更大的一所旅館。”原來,這對夫婦就是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他們膝下無子,於是這個服務員就做了希爾頓家族的接班人,後來成了希爾頓飯店集團的老板。

不知與人為善,本身就是一種惡習。

鄭先生是一個成功商人,但他的人緣卻不像他的生意那麼好:他的生意夥伴不喜歡他,覺得他沒有人情味,總是冷冰冰的,他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因為合作關係,鄭先生連眼尾都不會掃他們一下;他的員工討厭他,在他們眼裏鄭先生是個冷酷的老板,他們在他麵前總是戰戰兢兢,生怕出一點錯而被痛罵。鄭先生的一個老朋友曾勸過他:“現在不比二十年前了,那時隻要拚命幹就有的賺,現在不光要拚命幹還得和各類人搞好關係,否則生意就很難做。況且‘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你就敢說自己將來不會求到別人?”

無奈這些話鄭先生根本聽不下去。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鄭先生的股票、房地產,賠得一塌糊塗,他所經營的公司生意慘淡,缺少流動資金,情況極其危險。公司員工沒人願陪這個“暴君老板”共渡難關,紛紛辭了,有限的幾個老朋友也是自顧不暇,沒能力幫他,結果鄭先生破產了。

平時,鄭先生不作惡,但也不懂與人為善,也把人際關係弄得冷冷冰冰,結果在他遇到困難時,沒有人願意幫他,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最後落到破產的地步。

在任何情況下,當人們對你有好感時,就會大力支持你,在你所做的一切正麵工作上給你一個道德上的、應得的好處。所以,要懂得與人為善,對同事拿出你的善心,這樣,你就會有很旺盛的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