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這樣一句流行語:“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誰。”在中國有這樣一句俗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兩者不外乎都是在說,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能獲得足夠的人氣。
人氣是強大競爭力
所謂競爭力就是相對於專業知識的競爭力,它就是一個人在人際關係網絡上的優勢。當今社會告訴人們,一個人人氣強的人,他擁有的人際關係資源相對一般人更廣、更深。在平時,人際關係資源可以讓他快速地獲取有效的信息,進而轉換成工作升遷的機會或財富;而在危急或關鍵時刻,它也往往可以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使人轉危為安。
據現任義清創新科技總經理的楊裕興觀察,在新竹科學園區,很多工程師都將心力放在技術研發上,而忽略了與人的互動,缺少相應的個人競爭力。
楊裕興說,專業與人際關係競爭力是一個杠杆相乘的關係,假如隻有專業,沒有人際關係,個人競爭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若加上人際關係,個人競爭力將是“一分耕耘,數分收獲”。
高科技產業成長快速,機會也很多,如果工程師們永遠不打開另一扇門,不聽聽別的聲音,閉門造車,自己不但可能麵臨“技術落後,被時間淘汰”的風險,並且將無法晉升管理階層,更無從探知將技術、市場與行銷各領域整合的規律,因此,其發展也將受到限製。
如今,人們一談到人際關係,許多人都認為這是“講人情、走後門”的同義詞。由此,從小學校教育就隻重視專業技能,而忽略人際關係的教育,形成所謂“知識的巨人,人際的白癡”的現象。
哈佛大學為了解人際能力對一個人的成就的影響,曾經對貝爾實驗室頂尖研究員做了調查。他們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傑出人才,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頂尖人才會采用不同的人際策略,多花時間與那些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物結交良好的關係,這樣在麵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
哈佛學者研究發現:一位普通的研究人員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會努力去請教專家,之後卻往往因苦候沒有回音而白白地浪費時間。頂尖人才則很少碰到這種問題,這是由於他們在平時就已經建立豐富的資源網,一旦有事請教專家,便能立刻得到答案。
假如你生來沒有富爸爸,也沒有娶到富家女或嫁給金龜婿,那麼,你還有第三個扭轉命運的機會——打造你的人際關係競爭力。
在你的“人生存折”中,除了金錢、專業知識,你有多少人際關係資源呢?你的“人際關係競爭力”有多強呢?未來,你打算讓這個存折變成怎樣的數據庫呢?
如今,在一片“專業至上”的社會氛圍中,這是一個很另類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幾乎多數人的反應都是“沒想過”。
身經百戰的投資專家、台灣所羅門美邦財務顧問董事長杜英宗則肯定地說:“人際關係,或者說人際關係,這是一門人生的大學問,很重要。”
台灣的益登科技,由於代理全球繪圖芯片龍頭廠商的產品,從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迅速躋身為中國第二大集成電路代理商。公司總經理曾禹旖在六年內,打拚出一家市值逾新台幣80億元的公司。
曾禹旖的老朋友吳憲長說:“在同業或同輩當中,論聰明、論能力,曾禹旖都不能算頂尖,但是,他能遇到這個好運,八成以上的因素在於他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很願意與別人分享,大家才會與他利益共享,機會之神也才會眷顧他,而不是別人。”
淩航科技董事長許仁旭,也深有同感。他回憶道:“憑我這樣的學曆,要進台積電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當業務,談何容易啊!一切都是靠朋友的介紹。”
專門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顧問的美商惠悅企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周淑媛分析:“過去,企業招募人才時,專業知識、學習能力都是首要的條件,但在十倍速的知識經濟時代,技術、知識迅速更新,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任務的。如果一個人懂得培養人際關係網絡的支持體係,他的個人競爭力將得到強化。”
在哈佛商學院進行的一項領導能力調查中,人們發現:
管理人員的時間平均有75%花在處理人際關係上;80%的企業60%以上的開支用在人力資源上;管理者所定計劃能執行與否,關鍵在於人。
由此可見,無論何時何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地區,一個團隊,最大、最重要的財富是人。對於我們個人而言,人際關係資源同樣重要。假如你想獲得事業的成功,那就盡早編織自己的人際關係網。因為,有人氣,才能有更好的競爭力。
品悟人生
假如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人即使再有知識,再有技能,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間。
人際關係就是無形的財富
25歲是一個人幹事業的大好時期,然而張正與卻在這個時候下崗了。在剛下崗的那段日子裏,張正與很苦悶。他也想幹一番事業,但沒有積蓄,看著很多同齡人飛黃騰達,張正與不免有些沮喪,每天除了看些閑書就是到處會朋訪友。由於人品好,心地善良,經常幫助朋友介紹對象,一對對互不相識的男女相愛成家,每當一個新的家庭組建起來時,張正與便成了這個家庭的貴客,大家都對他贈錢以示謝意。這樣,不但自己的收入不斷增多,而且建立了龐雜的社會關係網。
有一次,他的銀行賬戶上很奇怪的多了5萬元,這觸發了他在這個領域開家公司的念頭。由於張正與平時就很注重與他人的關係,所以口碑極好,經過數年努力,張正與的公司獲得了巨大成功。
人際交往是人生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沒有人際交往的人將一生與貧窮做伴。因此,滾滾紅塵中,每個人都得找到自己的關係,並且以得到一個重要關係為終生追求的目標,這個重要關係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知己。
通過建立、維護朋友關係可以產生交情,人情是人際交往中產生的情感友誼。這是一種特殊的美好的感情。在很多情況下,人們的交情可以轉化為一種辦事能力,促進事業的發展。可以說,朋友關係也是一筆財富。
比爾先生喜得貴子,幾天後卻又愁眉不展。原來比爾和妻子葛莉亞都是教師,住的是租來的一間小閣樓,以前尚能維持,現在有了孩子再也不能湊合了。比爾決定自己蓋房子,可哪來的地呢?再說買地也需要一大筆錢啊!
經過尋訪,比爾看中了城南的一塊放牧地。地是屬於92歲的退休銀行家尤先生的,他在那裏還有許多土地,但從不出售。每次有人想向他買地時,他總是回答說,我答應那些農夫讓他們來這裏放牛。比爾知道要買這地很難,但還是決定碰碰運氣。比爾來到尤先生的辦公室,一切如想像中的一樣,尤先生非常固執。但尤先生聽到比爾姓蓋瑟後,睜大了雙眼,突然問了一句:你跟格羅弗?蓋瑟可有聯係?比爾說,他是我祖父。
尤先生讓比爾第二天再去他的辦公室。
第二天,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尤先生不但態度非常和善,而且把城南6公頃土地全賣給了比爾,而且隻賣7.5萬美元,僅僅是市價的1/3。原因隻有一個,比爾的祖父老蓋瑟,在當地是一個人所共知的樂於助人、待人和善、正直不阿的農夫。
比爾的祖父老蓋茨與當地其他人的關係非常好,形成了良好的聲譽,而這,就是一種變相的財富,因為這種財富遠超過金錢本身,所以才可以讓比爾隻花了很少的錢就買了那塊土地。這件事情表麵上看是尤先生把土地廉價處理給比爾,實則是比爾的祖父已經予付了大部分的“金錢”。
在商界,非常成功的商人都非常注重維持與他人的友誼,因為他們知道,這才是獲取財富的關鍵所在,所以他們很注意在同行中樹立自己的威信,很注意去拓展自己的關係圈。
在本文開頭所講的那個例子,張正與盡管暫時失業了,但是財富依然滾滾而來,反而比他以前工作時要掙的多,就是因為張正與總是熱心幫助他人,與他人的關係非常好。
真正通向富足的道路,是珍惜我們身邊相遇的每一個人,珍惜與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關係,做人的時候要多關注與他人的關係,因為關係就是財富,有時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品悟人生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就多了幾分能量和智慧,也多了一份幫你分擔痛苦、分享快樂的源動力,依靠你的朋友那是你一生也用不盡的財富。
好機遇不如好人氣
施偉進公司不過一年半就由一名小小的業務員做到了業務經理,這簡直是有點不可思議。是因為施偉的業績特別突出嗎?不,比他業績好的還有很多,其實老總看重施偉的原因挺複雜的,但主要的一點是:施偉人緣好!人緣好就是凝聚力,便於團隊協作,這一點對於業務部門尤其重要。施偉為人謙遜,整天樂嗬嗬的,對人沒架子,公司裏每個人跟他關係都不錯。自從施偉當上業務經理後,也沒見他為了業務罵過員工,但業務部的業績卻是越來越好,業務部也變得特別團結。總結會上,老總高興的當即決定給施偉加薪。
施偉憑借著自己的人氣,從一名業務員一躍而成為了業務經理,可以說人緣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生活中,一個人如果能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擁有一個好人緣,那麼他開創成功未來的幾率就會加大,有時候好人緣甚至比機遇和才能更容易讓你走向成功。
戴維?丁?馬赫尼的經曆,更能為我們說明通過處理好人際關係獲得好人緣的重要性。他雖然年輕,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皆是擁有好人緣而獲得成功的。目前,他已經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廣告代理公司了。他與廣告界發生關係,是從服務於紐約著名的廣告公司路斯萊思開始的。當他準備出來自己創業時才二十七歲,那時的他已是公司的副總經理,手裏掌握著該公司最大的兩家客戶,同時,他的年薪是十萬美元,由於公司具有十足的發展潛力,因此他的前途也很光明。
但是,他仍然希望能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他認為“打鐵須趁熱”,再不開始展開抱負,可能要坐失許多良機!於是,就在二十七歲那年,他辭去了令人羨慕的顯職,而投身於自己的事業。很多朋友都為戴維感到擔心,因為這個時候廣告業競爭激烈,除了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外,各小廣告公司都是搖搖欲墜。在這個時候辦廣告公司可實在不是個好時機,然而戴維沒有退縮,他過去的一些交際關係派上用場了。
通常來說,廣告業界比其他行業更重視個人交際,更重視人緣,甚至可以說廣告業就是建立在人際關係上的,要靠交際才能得以維持。一家廣告代理公司建立之初,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才能獲得顧客,此時,公司職員們過去的個人交際便能產生極大作用。
戴維曾經是許多公司的代理者,信譽卓著,各方麵關係都不錯。所以,他的公司一開業,便有廠商指名要他代理,這使他的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
五年後,他的公司已雇有三十五名職員,全美各地都有他們的客戶,其中足以維持公司業務的大客戶共有十五家之多。他本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及其說服力皆是他成功的重要保障。
戴維就這樣利用好人緣“贏取”著成功,但他是否從此就滿足而不再前進了呢?
當然不是。據說,他後來又創辦了一家俱樂部,該俱樂部是同業友人聚會的場所。凡是會員,業務上有任何疑問或困難,都可以在俱樂部公開提出討論或在會員間彼此交換意見。俱樂部的會員中,有一流的出版業者、廣播業者、廣告業者等等,幾乎都是社會上的精英分子。
戴維本身在進行某一新企劃之前,也會在俱樂部征求各方麵專家的意見,他對於在那兒討論出的結論極有信心與把握。在那裏,他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人緣越來越好,事業也跟著水漲船高,越做越好了。
可以說戴維之所以能迅速成就自己的事業,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他的好人氣。也許他沒有碰到好機遇,但他良好的人際關係彌補了這個缺欠。如果戴維不是與各方麵都有良好的關係的話,那麼他的廣告公司就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下生存發展。
這裏還有一個反麵的例子:
劉甲畢業於某名牌大學計算機專業,在計算機方麵極具才華。他對自己的能力也非常自信,常說自己是“本科的學曆,碩士的水平”。華東某軟件開發公司慧眼識珠,把他從眾多的應聘者中挑選出來,在和他做了一番深談之後,公司老總更是對他大加讚賞,甚至直接把開發一款中型遊戲軟件的任務交給了他。劉甲是非常幸運的,他的大多數同學都還在當程序員或普通的係統工程師,他卻可以擔當大任,主持開發遊戲軟件,劉甲也決定抓住這次機遇,大幹一場。一段時間後,老總從香港開完會回來,詢問項目進展情況,劉甲卻滿臉委屈地向老板抱怨起來,“那些人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不配合我的工作!真人模特一個換過一個,動作設計遲遲不出來,係統方麵不合作,這工作怎麼做的下去?”公司老總大為震驚,這是公司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問題,他馬上召來了除劉甲之外的開發組成員了解情況。第二天,他麵色凝重地把劉甲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年輕人,你的才華出眾,真的很讓我喜歡!可是你知道開發組的工作人員對你是怎麼評價的嗎?他們說你自私霸道、不通人情事理,每個人都不喜歡你!你該知道團隊合作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我不能為你一個人犯眾怒,所以非常遺憾,我必須把你撤換下來,調到別的位置,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考慮一下和別人相處的問題,那很重要!”劉甲謝絕了公司老總的調職,離開了這個本來可以讓他大展拳腳的公司。
劉甲本來擁有一次絕好的發展機遇,但卻因為人緣不好而失去了它,這實在是非常可惜。其實生活中很多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都存在這方麵的問題,他們過分強調個人才能,強調發展機遇,但對人際關係卻不夠重視,結果他們往往在與成功隻差一步的地方慘遭滑鐵盧。
品悟人生
要想迅速成就一番大事業,你就必須努力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有了好人緣,你就能把握住機遇、發揮出你的才能。
儲蓄人際關係是最劃算的投資
“儲蓄人際關係”說起來有些“現實”,有“利用、收費”的感覺,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人緣本來就有這樣的好處,不能光用“現實”的眼光來看;而你的好人緣必定會成為你這一生中最珍貴的財富、事業的最大助力。
有一位出版商,他平時就很注意人際關係的建立,不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他都會竭盡所能地與他們建立關係。有一次,他聽說某位作家家裏出事急需用錢,雖然兩人並未謀麵,但這個出版商還是主動找到作家,很幹脆地借給他兩萬元錢,這位作家非常感動,從那以後,不但經常把自己的稿子投給他,還給他介紹了許多作家。這個出版商不僅注意和一些大人物搞好關係,對一些小人物或是對他沒有用處的人他也努力結交。有的人搞不懂他這樣做是為什麼,他卻笑著說:“我呀,是在用銀行存錢的方式建立我的人際關係——先存後提,有時存一萬有時存一百,日積月累下來,我就擁有了一筆龐大的財富,遇到困難時,我再把它們取出來,那時不但有本金,還有利息呢!你說這是多麼好的投資!”後來,他遇到了一次嚴重的危機,但幸運的是許多人都向他伸出了援手,幫他渡過了難關。這樣看來,他投資於人際關係的做法實在太聰明了。
這位出版商投資於人際關係雖然不像其他人投資股票、基金之類的馬上可以拿到收益,但從長遠來看,出版商的投資更高明、回報率更高。
高先生經營著一家小電器行,電器行的收入不是特別多,但高先生卻工作得很開心。高先生的妻子常說高先生不是做生意的料,因為人家做生意都錙銖必較,他卻大大咧咧,沒有生意人的那股狠勁。比如說有一次,有一個客人跟高先生訂了一批高檔的燈具,還交了1000元訂金,誰知道貨來了以後他又不要了,這事如果換成別的商人一定會把這1000元全扣了,可高先生卻要全部還給人家,還說就當是正常上貨,以後慢慢賣吧!那個客人對高先生的做法也很意外,不好意思地說:“這件事確實是我不對,還是按規矩扣訂金吧!”高先生卻回答說:“如果不是有難處,你也不會做出爾反爾的事。大家都是生意人,買賣不成人情在嘛!我不能收這個訂金,瞧得起我咱們就交個朋友吧!”那個客人千恩萬謝地走了,妻子卻拉長了臉,抱怨丈夫太傻。在平時,高先生對顧客也都是一團和氣,年紀大的就主動送貨,甚至上門安裝,給熟識的客人抹零頭……高先生做生意雖然沒賺多少錢,但在當地人緣卻是出奇的好。每當有人誇高先生有人緣時,高太太總要說“人緣能當飯吃嗎?”不過高太太現在可不敢說這話了,因為事實證明:人緣有時真能當飯吃。一天,訂高級燈具的那位客人找上了門來,說要給高先生介紹大買賣。原來這位客人竟是某知名彩電的銷售總監,現在他要把該省的銷售代理權交給高先生,他還說“之所以要把代理權交給你,不僅是因為你曾給過我恩惠,更重要的是我看中了你的人際網絡,人緣對於生意人是非常重要的。”不久後高先生拿到了銷售代理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靠著他往日積累下來的人脈,他的生意越做越順,銷售額幾度蟬聯各省榜首。
從高先生的經曆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存儲人際關係的重要意義。就像銀行存款一樣,平時少量少量地存,有急需時就可以派上用場。而別人對你的善意的回報,有時是附帶“利息”的,就好像銀行存款生利息那樣。所以老祖宗也說“和氣生財”,對人和和氣氣,有個好人緣,“財神”就會不請自來。
品悟人生
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人緣本來就有這樣的好處,不能光用“現實”的眼光來看;而你的好人緣必定會成為你這一生中最珍貴的財富、事業的最大助力。
有人氣的人才會受重視
楊林是個勤勤懇懇的人,工作認真負責,自認屬於“實力派”。然而,在單位工作了近五年卻依然是個小科員,許多和他同期進單位的同事不是被外調就是被提升,隻有他還在孤孤單單地堅守原位。那麼,楊林為什麼無法出人頭地呢?其實去他們單位看看就知道了。楊林在單位裏和誰都不冷不熱,當然也不會去巴結領導。同事們一起去聚餐、唱KTV的活動,楊林很少參加,即使去了也是坐在一邊看雜誌,用手機發短信;他不願意給同事提供幫助,自己也輕易不求助於同事……久而久之,領導和同事對他都失了興趣,隻有分配工作時才會想起他來。他的辛勤努力,同事看在眼裏也不會對他有一句讚賞,領導也沒有注意到他的認真誠懇,隻是覺得他工作還算負責而已,就這樣,楊林還在勤勤懇懇地工作著,不過他依然是個小科員。
楊林也渴望出人頭地,不過他用錯了方式。實力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基礎,但人緣也是不可忽視的輔助力量,一個人如果隻有實力,沒有人緣,那他就會像楊林一樣,很難獲得領導的青睞,得到出人頭地的機會。所以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實力加上好人氣才能幫你走向成功。
小鄭和小吳2002年大學畢業後,一起進入某單位工作。論才幹,兩人可以說是不分上下,但小吳嘴甜、活絡、會來事兒,小鄭卻有點木訥。就是這一點差別,讓兩人的地位很快發生了變化。剛進單位時,老主任就對他們說:“在我這裏,你們隻能通過自己的本事來取得成績,獲得晉升,歪門邪道是絕對行不通的!”兩個人都有真才實學,試用階段的工作完成的都很不錯,老主任還特意表揚了他們一次。一段時間後,小吳已經不是剛進單位時的那個小吳了,他成了辦公室裏的大紅人:單位裏誰的電腦出了點問題都要喊小吳;下班後男同事拉他一起去喝酒打球;周末他騰出時間義務幫同事的孩子補習功課;知道老主任喜歡抽自製的煙卷,他又特意讓父親從山裏帶來一捆自家種的煙葉……就這樣,單位裏每個人都誇小吳好,老主任也覺得小吳工作成績好,才能出眾,又不浮躁,作為年輕人,實在很難得。一年之後,老主任將小吳提拔為宣傳幹事,結果不但沒有人非議,大家還都誇老主任是伯樂,慧眼識珠,像小吳這麼優秀的年輕人早該提拔了,從此老主任更器重小吳了。小鄭呢?一年多來,幾乎沒有什麼人注意到他的存在,盡管他的能力也很不錯,但因為人緣太差,他很難得到讓自己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
小吳的成功除了因為自己確實有真才實學外,和他的好人緣也有莫大的關係。他的好人緣使自己的一舉一動格外受人注目,自己的優秀才能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不僅如此,好人緣也為他的升遷掃除了障礙,沒有人嫉妒他,沒人說他的壞話,這對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小鄭在這方麵做的卻很失敗,他無法正確處理辦公室內的人際關係,結果雖然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卻無法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