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亂采濫伐
近年來,人為因素誘發的泥石流數量正在不斷增加。
1.不合理的棄土、棄渣、采石
不合理的棄土、棄渣及采石等引起泥石流發生的事例很多。如四川冕寧縣滬沽鐵礦漢羅溝,因不合理堆放棄土礦渣,在1972年一場大暴雨發了礦山泥石流,衝出鬆散固體物質約10萬立方米,淤埋成昆鐵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給交通運輸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又如甘川公路兩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溝內開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發生泥石流,使15座橋涵淤塞。
2.不合理開挖
大多數泥石流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鐵路以及其他建築活動時破壞了山坡表層而形成的。如雲南省東川-昆明公路的老幹溝,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體破壞,再加上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滑坡、崩塌,致使泥石流更加嚴重。又如香港多年來修建了許多大型工程和地麵建築,幾乎每個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溝才可以獲得合適的建築場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現場120人死於滑坡造成的泥石流中。
3.濫伐亂墾
濫伐亂墾會使植被消失、土體疏鬆、山坡失去保護、衝溝發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進而破壞了山坡的穩定性。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也很容易誘發泥石流。如甘肅省白龍江中遊現在是我國著名的泥石流多發區。而在1000多年前,那裏竹樹茂密、山清水秀,後來因伐木燒炭,燒山開荒,森林被破壞,造成了泥石流泛濫。又如甘川公路石拗子溝山上大耳頭,原是森林區,因毀林開荒,在1976年發生了泥石流毀壞了下遊的村莊、公路,造成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所以,要防治泥石流,就不要濫伐亂墾,保護土地合理開采。怎樣挖坡腳、堆土石違規開挖坡腳和違規堆放土石會造成嚴重的滑坡隱患。在修路、建房、整地、挖沙、采石、取土時不能隨意地盲目,不要隨意開挖坡腳,尤其是房屋的前後更不要隨意開挖坡腳。開挖坡腳之前,應事先向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谘詢,或其在現場指導下進行開挖。開挖坡腳後,要及時實行砌築擋土牆和排水孔等一係列保護山坡的措施。不要在房屋上方的斜坡地段堆放土石,廢棄土石量較大時,要選擇專門、安全的場地進行堆放。禁止隨意開挖坡腳,使山坡成為險坡,增加滑坡的發生概率和威脅。在發生泥石流的時候,一定要遵循泥石流的規律采取預防措施,切忌隨意和莽撞行動。掌握科學的應對方法很有必要。泥石流與崩塌、滑坡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具有流動性。泥石流除了可以流動以外,它還具有浮托能力和搬運能力,這是流水所不能比擬的。有一篇報道說,某地在發生泥石流的時候竟然將一個人搬運了1公裏多,最後那個人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泥石流的確有很強的浮托能力。泥石流的威力既然如此強大,那麼應該采取哪些預防措施呢?
1.改善生態環境
泥石流的發生多數是因為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引起的。一般生態環境好的區域,泥石流發生的頻度較低、影響範圍也較小;生態環境差的區域,泥石流發生頻度高、危害範圍大。預防泥石流的措施可以通過改善生態環境的方法預防泥石流的發生。首先應該提高小流域植被覆蓋率,在村莊附近營造一定規模的防護林。這樣既可以抑製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發生頻率,也多了一道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的屏障。
2.房屋不要建在溝口、溝道上
受自然條件限製,很多村莊建在山麓扇形地上。為了減少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房屋不要建在溝口、溝道上。山麓扇形地是曆史泥石流活動的見證,從長遠的觀點看,山區的絕大多數溝穀今後都有可能會發生泥石流。因此,在村莊規劃建設過程中,房屋不能占據泄水溝道,也不應該離溝岸過近。如果之前房屋建在溝口溝道上,應將其遷移到安全地帶。在溝道兩側修築防護堤和營造防護林,可以避免或減輕因泥石流溢出溝槽而對兩岸居民造成的傷害。
3.不能把衝溝當作垃圾排放場
為了方便,許多人都把衝溝當作垃圾場用,但是卻忽略了一點,即衝溝中隨意棄土、棄渣、堆放垃圾,將給泥石流的發生提供大量的固體物質來源、促進泥石流的活動。當棄土、棄渣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可能在溝穀中形成堆積壩,堆積壩潰決時必然會發生泥石流。對於這種現象要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在雨季到來之前,最好能主動清除溝道中的障礙物,保證溝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4.加強防災意識
不要在溝穀中長時間停留,當聽到上遊傳來異常聲響時,應該迅速向兩岸上坡方向逃離。尤其是在雨季穿越溝穀時,先要仔細觀察,確認安全後再閃速通過。山區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點,溝穀下遊是晴天,溝穀的上遊不一定也是晴天,其山區氣候變化無常。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樣也要提防泥石流災害。當地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可以為防範泥石流災害提供重要信息,大家都應養成每天收聽天氣預報的習慣。
如何判斷該地區是否發生過滑坡?根據地形地貌的特征進行判斷。
發生過滑坡的地區,其地形地貌是什麼樣呢?1.在山坡上存有圈椅、馬蹄狀地形。並有多級不正常的溝坎,非常不協調。2.山坡上部有窪地,其下部有泥土擠出丘狀鼓起的現象,並且坡腳擠占河床。3.兩條河穀的源頭在山坡上部發生轉向並且彙合到一處。
泥石流災害的避險
人們無論是居住還是從事社會活動等都要盡量避開泥石流多發區,尤其是居住選址要慎重選擇建築位置,坡道或溝壑附近都要盡量避免,穿越泥石流多發區域時,最好選擇泥石流最少的季節和時間通過。在夏季暴雨多發期,也是泥石流的多發期,遊客是受泥石流困擾最大的群體,而夏季又是選擇去山區遊覽的最佳時間。因此,如果去山區遊覽,遊客一定要注意天氣預報,千萬不要在大雨天或將有大雨的情況下進入溝穀。除了暴雨,初春融雪,地震和大型施工活動也是誘發泥石流的重要因素。預測泥石流雖然很不容易,但也不能忽視,因為發現泥石流的前兆也是極為重要的。另外普及泥石流相關知識,掌握逃生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眾多事實表明,慌亂不利於逃生,遇到泥石流時,要鎮靜,觀察泥石流的走向,確定最佳逃生方向。不要順著泥石流可能傾瀉的方向跑,要向泥石流傾瀉方向的兩側高處躲避。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有諺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遇到危險千萬不要“愛財不要命”,若在房屋內不要執著於細軟,若在戶外不要舍不得隨身重物,性命比什麼都重要,別忘記還有句諺語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切財富都可以再創造,如果命沒有了,再多的財富又有什麼用呢?但是有可能的話,逃出時可以多帶些衣物和食品。因為一旦災難發生,通訊和交通都有可能處於癱瘓狀態,使救援工作陷於困境。泥石流過後的天氣往往很陰冷,饑餓和寒冷也會危及生命安全。泥石流發生後,並不意味著災難和危險已過,因為前麵我們提到過有些泥石流具有間歇性特點,所以要確認泥石流完全結束後才能返回。經過剛剛發生過泥石流的地區時,也要特別當心,不僅要注意兩旁堆積和滾落物,還要注意觀察周圍的動靜,最後是繞道找一條安全的路線。一些依山傍水的村莊,風光固然美麗迷人,但也是存在一定的危險,因為這些村莊所處的位置很容易受到山洪和泥石流的侵害。這種情況下,就要修建一些防範措施,以保證建築物及村鎮的安全,並有完善的防禦措施和避難場所。泥石流還可能引發其他災難,如之前我們提到的次生災難——洪水。若是不能采取及時的泄洪措施,則要迅速疏散人群,躲避到危險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