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1 / 2)

已與祖父說了我們的事,這會兒叫我過去,應當也就是說這個,我想著,咱們之前在這皇城裏困了一輩子,過些日子,等事都辦妥,咱們便去出去轉轉!”

惠明眼下便也是猛然一亮,幾十年的了解與默契,既然蘇瑾說能辦妥,她便也並沒有多問,聞言想了想,便抬著頭幾乎帶了些雀躍道:“江南!詩詞裏說的那麼好,我其實一直都想去江南待一陣子!還有塞北草原,大漠孤煙,我都想瞧瞧。”

蘇瑾看著惠明麵上鮮活的光亮,漂亮風流的桃花眸裏便也仿佛裝進了星光,他點點頭,聲音溫潤:“好,正好江南文風興盛,有名的書院也多,咱們以求學之名先去江南,等再大幾歲,準備妥當了,你在詩文裏讀過的,咱們便一處一處的去瞧。”

第75章 蘇公公重生番外(完) …

蘇公公平行世界番外(六)

三個月後, 惠明與蘇瑾便當真去了江南。

他們沒有帶太多人,除了十幾個必不可少的護衛之外,家裏用慣的侍從們一個都沒見, 連白蘭都沒帶, 更莫提蘇瑾房裏原本的十幾個丫鬟, 也都讓他賞了銀錢,叫家裏重新安置了差事。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為這等在公府裏自小長大的家生子,這些看人下碟,逢高踩低的習慣都已或多或少的寫進了骨子裏, 帶著他們, 蘇瑾倒是無妨, 可他卻不願叫惠明平白受了委屈。

至於白蘭, 她雖然沉穩懂事,可是家裏已經給定下了親事,蘇瑾與惠明這一去,回來就不知是什麼時候, 白蘭如今已經十九, 眼看著都快要出門,蘇瑾也不願再耽擱她。

這麼一來, 除了幾個粗使的下人之外, 蘇瑾身邊,就隻帶了一個元寶。

元寶其實是他堂弟的小廝,他的奶奶是老夫人帶來的陪房, 家裏在鎮國公府裏也是有些體麵的,其實都早已被放了奴籍,算是良民,隻是卻不肯斷了與舊主的幹係,兒孫裏聰慧的送去好好讀書,又挑了最乖順懂事的元寶送了回來重做奴仆。

而這樣的人家,之所以能在外頭混的風生水起,其實大半也還是靠著鎮國公府的麵子,蘇家一倒,元寶家中雖是良民沒被發賣,可之後被人報複,也是日漸敗落,直至最後不得不舉家搬走,而元寶因為被後母不容,不願多帶累贅,正逢宮中收人,便幾兩銀子被送進了宮裏,這才有了之後的師徒緣分。

因著這樣的緣故,蘇瑾才想著他家中父母這般不慈,即便這次不曾敗落,日後也定是被虧待的那個,還不如跟著他更叫人放心些,便幹脆去了小叔那邊一遭,用兩箱子的各色精巧玩意與堂弟要了他過來,打算先帶去書院裏一同讀讀書試試,若是能考個功名自然最好,若是不成,便另為他置辦家業,尋個生計。

不過這般一來,他們這一行就當真是小的小,弱的弱,若非有老公爺老夫人處處不放心,將自個的私產都給了他一半,宮中皇後娘娘也特意給賞了宮中侍衛護衛,旁人隻怕當真要以為這鎮國公府的長孫犯了什麼大錯,被趕了出去一般。

即便有了這些,類似的風言風語也照舊在外頭傳的有鼻子有眼。

不過好在蘇瑾帶了惠明這一去,便沒有打算再長久回來,對這些閑言碎語便也並不怎放在心上,隻是認認真真的叩別了祖父祖母,家中親人,又叫惠明也去家人見了一麵,連宮中的七殿下,都因著惠明不放心,叫蘇瑾求了蘇皇後,將現下還在宮務府的餘甘往小殿下`身邊送了過去,又求了太子殿下日後多多照顧這個弟弟,這才算是放心。

將京城的諸多瑣事都一一放下之後,惠明便也換了一身方便行走的輕便衣裳,先坐車,後乘船,一路晃晃悠悠,不急不緩,足足用了月餘功夫這才到了江南水鄉。

按著臨走前的說法,蘇瑾到了江南之後,便選了位於秋麓山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白鷺書院求學。

他也並非一人求學,而是特意惠明準備了一份蘇家表親的身份戶籍,一同進了書院。

惠明才剛十歲,這個歲數的孩子若是不看衣裳打扮,原本就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男女之態,更莫提惠明還被剃了頭,三個月功夫,隻短短的長出來一兩寸長的短發,蘇瑾對外,隻說這就是他的表親,因為自小身子不好被養在廟裏,最近還剛剛還俗歸家。

這麼一說,旁人便當真沒有再無懷疑,蘇瑾對這等早已讀爛的四書五經並無多大的興致,他隻與惠明同堂同桌,看著惠明學到了程度,他便也跟著,隻恰到好處的比惠明強上那麼一絲絲,夫子在上授課,他隻盯著認真聽講的惠明側顏,滿麵沉溺溫柔,也虧得他姓蘇,皇親國戚,進書院時又拿著祖父親書的書信,夫子們對此都是視若不見,這才沒被教訓責罰。

剛開始,還有人私底下嘲笑蘇瑾兩個堂堂公府子弟,年紀都不算小,學問都是隻比小兒啟蒙略強上一些,簡直丟盡了鎮國公府的顏麵,但漸漸的,便被他們兩人不似尋常少年孩童的風姿談吐所懾,加上惠明的起點雖低,但進步神速,不過一年功夫,便一並已從丁堂升至了乙堂,這樣的議論才漸漸銷聲匿跡,不光得了許多同窗們的敬佩友誼,就連幾位夫子,都看出了兩人,尤其是蘇瑾的可造之材,整日有意無意的勸說他這般年紀,還是要專心讀書,考取功名為上,莫要整日的沉溺小兒情態,耽擱了自個,更是害了還年少無知的表弟宋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