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裏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曆經了漫長的滄海桑田,沉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水中流不完動人的故事,鮮花開不敗神奇的傳說。潺潺流水講述的是對這方熱土的摯愛,幽幽花香升華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1.沃土藏龍
美麗的大南湖,波光瀲灩,林帶疊翠,曲徑通幽。水上荷蓮盈盈,蜻蜓追逐;岸邊百鳥啾啾,遊人如織;那林那樹,高的、矮的、紅的、綠的,一層層,一道道,像寶石般晶瑩;那汪汪清水,仿佛顆顆璀璨的珍珠,星星般閃亮,如果乘一小舟蕩漾水中,你就分不清地上還是天上。大南湖像一幅令人陶醉的國畫長卷,供人們欣賞,大南湖有一段動人的故事,由人們傳說。
話說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改號武德。當初,四方不寧,在削平群雄、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李世民立下了許多戰功,聲譽越來越盛,權勢越來越大。武德元年李世民率軍消滅了割據隴右的薛仁杲。武德二年,戰勝甘肅的李軌。武德三年,擊敗山西劉武周。武德四年逼降河南王世充,擊敗河北的竇建德、劉黑闥,一路往北勢如破竹,說話就要到達如今的唐山。
這日,李世民召集幕僚帳中議事,老臣長孫無忌稟報說:“昨晚臣觀天有異象,聽到有鳳凰合鳴,故老臣占得一卦,卦象說,見龍在田,德普施也。”意思是說,龍已經出現在大地之上,猶如陽光普照,天下的人均獲恩惠。長孫無忌還查出了一個傳說:在遠古的時候,這平州薊州一帶山海相連,並無平原,由於龍王的兒子小青龍愛上了山上鳳凰的女兒,惹怒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想割斷這份愛情,命令山和海各退百裏,才出現了現在這塊平原。可當時青龍和鳳凰卻固執得很,山和海都退了,他倆就是不退,小鳳凰就變成一座石山,小青龍變成了一條土龍。龍王對小龍又氣又恨,卻又愛子心切,在距龍頭一百丈的地方開了一條河,名曰青龍河,目的是為小龍入海修一條水道。為保證這條河水源充足,又在上遊距龍頭一千丈的地方,河的西岸開出一泉,名叫龍泉。不知經過多少年的風雨,沙土已埋掉這土龍的全身,龍頭已成為長五十丈,寬五十丈、高五丈的土坨,而且每年還在不斷升高,每年都向河邊移動。“現在龍頭距河水已不足三十丈,水氣已讓小龍蘇醒,又遇唐王親臨,真龍出現,是吉兆”。長孫無忌又道:“現守踞這一方的頭領名喚高開道,出身潑皮,應早日征討,免有後患。”李世民聽後大悅,說:“一市井流氓,何需勞我大軍。”無話。
卻說這高開道,盤踞平薊二州,設都在漁陽(在今天的薊縣和玉田一帶),自稱燕王,他勾結突厥,四處攻掠,橫行鄉裏,殘害民眾,無惡不做,這裏的民眾恨之入骨。麵臨李世民大軍壓境,每日膽戰心驚。這天,高開道喚來謀士商討對策。謀士也聞聽有真龍出現一說,但他深知高開道是蟲不是龍,這龍就是李世民。於是獻計說:“隻要把這龍困在土中,不讓他入水,一條旱龍就不會有所作為,然後再想辦法切斷龍脈,挖出龍骨。”高開道連連稱是,謀士接著說:“隻要在龍頭前麵挖一道九尺寬、九尺深、百丈長的深溝,隔斷青龍河的水氣,自然就切斷了這青龍入海的通道。”“這有何難?”高開道下令在附近強征勞役。當地老百姓痛恨高開道的所作所為,出工不出力,白天挖開,夜間填埋,所以每天都平複如初,連續十幾天無所進展。高開道認為是青龍作祟,於是派來千名兵丁,他親自督戰,連續勞作,不得停息。經過一天一夜的時間,這條深溝終於完成。高開道又命士兵沿溝一字排開,朝溝底放箭。千支利箭齊刷刷射向溝底和溝壁,隻見箭落之處,土裏滲出殷紅的血水,眾兵丁大駭。這時天上雷聲陣陣,烏雲滾滾,頃刻間暴雨滂沱。兵丁們頓時作鳥獸散。趁混亂之際,部將張金樹殺死了高開道。這雨下了七天七夜,青龍河兩岸成了一片澤國。附近百姓聚於土坨之上,有人看見青龍乘雲駕霧回到了大海。又過了七天七夜,水退了,留下了一汪亮晶晶的水麵。昔日青龍困遁的地方,便是今日所說的南湖。有探馬將經過稟報李世民,李世民當時隻微微一笑,原來張金樹早已報他知曉。624年,張金樹殺死高開道歸唐,這才有兩年之後的玄午門之變。扳全知曉626年8月,李世民登基,改年號為貞觀,是為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李世民稱帝後,念念不忘這塊真龍出現的寶地,又感動於青龍和鳳凰的愛情,封此處的一座燕山餘脈為唐山,因此渤海的一部分也就成為唐山灣了。
2.望海寺、龍泉寺、將軍坨
唐山大南湖地處冀東大平原腹地,遠古時代,這裏的氣候溫暖濕潤,森林茂密,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數萬年前,人類就勞動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
鬥轉星移,到了唐朝,為了收複遼東,唐太宗曾多次東征高麗,冀東一帶成為軍事咽喉要地,曾駐軍於此。隨著軍事活動的日益頻繁,車馬往來的增多,這一帶興建了行宮、驛站、寺廟等。其中,在如今大南湖境內就建了兩座寺廟,一座叫望海寺,一座叫龍泉寺。別處的寺廟大多建於山中,有“天下名山僧占盡”之說,但望海、龍泉二寺卻建在平原,且二寺名稱有“海”、“泉”,都與水相關,可見二寺是濱水而建。建寺那時,此地是水鄉澤國,有豐富的水源,直到現在,大南湖西岸的青龍河仍流水淙淙,從古至今從未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