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論禪(1 / 2)

李忱打量著眼前的這位老和尚,身長七尺,相貌古怪:額間隆起一塊如桃胡般碩大的肉球,身上的僧袍破爛不堪,沒有一絲得道高僧的樣子。

黃檗禪師李忱是知道的,黃檗禪師又叫希運禪師、斷際禪師、踏木祖師,少年時出家於本鄉的黃檗山,之後遊方於各地禪林,參謁名師。在京城,得一老嫗指點,到奉新百丈山昄依懷海學法,並得懷海真傳。開成年間,希運住持宜豐鷲峰。鷲峰原為印度僧人取的山名,希運住此峰後,將鷲峰改名為黃檗山。

傳說黃檗禪師在建寺時曾到杭州一家木行采買木料,木行老板說:“大師深山建寺,山高水險,路遠迢迢,不知要購多少,又怎樣運去?”黃檗指著係在腰間的帶子說:“這帶能捆多少,就要多少。”木行老板一笑說:“就那麼一點,毋須說買,我就是送給你也成!”黃檗連連道謝,兩人隨即來到江邊。黃檗禪師不露聲色,解下腰帶,口裏念念有詞,向那堆木料拋去,結果除了一根沉香木,帶子把堆在那的木料全部捆住了。老板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趕緊表態免費贈送。黃檗跳上木筏,將木料全部從錢塘江邊踏下江去,任其沿著江底流淌到千頃山的天池之中,浮出,然後打撈上岸。人們為黃檗的大神通驚服,就叫他踏木祖師。李忱並不相信這個傳說,但從中可知道黃檗禪師的名氣之盛。

正思忖間,司徒月明與柯青雲尋了過來,他二人久候不至,無奈隻得往回找尋。見李忱正與一個相貌奇怪的老和尚站立在瀑布前,走上前去在不遠處天了下來。

李忱突然開口道:“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長老禮佛何所求?”

“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常禮如是事!”

“用禮何為?”李忱進一步追問。黃檗一言不發,隻是作了個合掌的動作。李忱卻說:“太粗重。”

“粗細本無相。”黃檗又做了個合掌的動作,不再言語。

邪神柯青雲不以為然的撇撇嘴,這些個僧人,成天無所事事,整些莫名其妙的言語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是有道高僧。

司徒月明曾對佛法有所涉獵,聽在耳中,自是有不同的感受。“不作佛求”,因為是本具的清淨心、覺悟心、菩提心就是佛,還想去求作佛,那是頭上安頭!到哪裏去求?有求就是妄想,有求皆苦,無求乃樂。“不作法求”,因為心生萬法,十方諸佛圓成了這念心,這念心當中具足了無量的功德,一切法都是從這念心流出來的。“不作僧求”,什麼是僧?六祖大師說:“僧者,淨也。”心保持清淨、保持正念就是僧,還求什麼?一求,就沒有正念、就見不了僧;時時堅住正念、隨順覺性,這就是僧。故李忱問“長老禮佛何所求?”那老僧回答得也妙,“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常禮如是事!”是告訴李忱要在這念心上用功,不可太固執於形式。看樣子這老僧是個有道高僧,倒是可相交一番,司徒月明心道。

司徒月明整了整衣衫,上前雙手合什施了一禮道:“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大師何以教我?”

那老僧微微一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