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不速之客(1 / 2)

江南東道鹽官鎮國海昌院,位於鹽官城內的西北部,俗稱北寺。為僧人法昕所建,傳說法昕法師為尋找一塊福地建造寺院,走遍了名山大川,一日,法師路過鹽官時,在鹽官城的西北角見蓮花湧地而出,因此決定在此建造寺院,世人亦覺稱奇,紛紛捐資,寺院建成後,更是延請國師齊安主院,因此香火旺盛,不缺信徒。

鎮國海昌院的寺院建築規模宏大,氣宇莊嚴。除去大殿,在山門之外、還有四大天王殿、懺堂、涅槃台、大悲閣、祖庭、建雲堂,輪藏、鍾樓、妙智閣、五百羅漢堂等。山門前是放生池,池中有香客放生的各色魚種,進入山門,一株參天古柏鬱鬱蔥蔥,彰顯無限生機,焚香塔內香燭高聳,煙霧繚繞,大殿之上,寶相莊嚴,俯視芸芸眾生,殿後連甃石有九龍池,池水深聲,不可見底。

清晨,大殿之上,海昌院的僧人早課時間,一遍喃喃聲,整個寺院淹沒在佛法的浸潤之中,木魚哚哚的聲音傳來,有如敲擊在人的心上,仿佛置身空穀幽蘭之中,令人塵念頓消。

山門剛剛開啟,兩個士子打扮的年輕人踏著朝陽而來,雖是普通人的打扮,但氣度中透著不凡,令人不敢小視,在朝陽的印照下,自有一股風liu儒雅之氣。

“兩位施主,可是來尋人?”知客僧迎上來稽首道,昨日齊安國師曾知會,今日最早進入山門之人與佛有緣,不可怠慢。齊安國師的吩咐,知客僧自是不敢憊待。

“正是!”兩人微感詫異。

“請隨我來,國師吩咐過,直接去見他。”知客僧領著二人奔齊安國師禪房而去。

來人正是司徒月明與李怡,不,應該說是李忱,按光王的說法,李怡已死,現在隻有重生的李忱。

當日李忱蘇醒後,顧不上待到痊愈,商定行止,即拉上司徒月明馬上啟程,若是遲則恐生變化。

司徒月明心細,於路途之中買了尋常士子的服飾,給李忱換上這才放心的策馬而行,李忱身上的衣服實在不是他這種人穿的,很容易讓人懷疑。待到離長安有了很遠的距離,在客棧中投宿時,司徒月明才得以詢問李忱欲往何方,投奔何人。

這時李忱的神色間已鬆弛下來,嗬嗬笑道:“先填飽肚子再說。”

司徒月明見他笑容有些僵硬,心中也有些憐憫,換做任何一人二十年的裝癡作傻,哪怕是貴為親王,他的笑容也會僵硬的。回了個微笑道:“也好,我也餓了。”

策馬狂奔了一天,早已腹中空空,飯菜很快被二人橫掃一空。

抹抹嘴,司徒月明問道:“不知殿下可曾想好要往何處?”

李忱放下碗筷,正尋那淨嘴之物,見了司徒月明用手抹嘴,才醒得身已不在長安了,而是逃亡路上的山野之店,很奇怪自己錦衣玉食慣了,怎能吞下這難以下咽的食物,而且好像很香的樣子,比皇宮中的瓊漿玉液也毫不遜色。他也學著司徒月明的樣子用手去抹嘴,終究是不慣,樣子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司徒月明看了忍不住笑出聲來,李忱也不以為意,說道:

“司徒老弟不必客氣,我比你癡長幾歲,以兄稱呼即可,再說我現在已不是親王了。”

司徒月明點點頭,確實,如今光王已“死”,隻有李忱了,若是仍以殿下稱呼,怕是多有不便,一個不好,露出行藏,又要成天提心吊膽的躲避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