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異人名曰箋鏗,乃上古仙帝黃帝八代玄孫。自幼失祜,喜好恬靜,不求名譽,不汲汲於世事。年稍長,從師尹壽子,學得真道,善引導之術,遠離人情榮樂。舜帝體弱,箋鏗以雲母粉、水桂、麋角散、雉肉調羹獻之。舜帝食之,體日健,遂賜之彭城,故稱鏗其為彭祖。
彭城有山,名曰雲龍。山下有湖,亦曰雲龍。彭祖居雲龍山中,漁雲龍湖畔。至殷朝,彭祖已有八百餘歲。市井言傳:祖可無翅而飛,駕龍乘雲;化鳥獸,遊浮雲;作魚蝦,遊江海;入得人間卻不觸俗流。
殷王邀其出仕,祖難拒,稱病不見朝堂。殷王探之,見其精神矍鑠,顏色和澤,遂生疑。賜萬金,祖皆受,賞於民;賜女侍之,祖難拒,受之。
此女秀麗聰慧,名喚彩女,祖與之日久生情,傳其道法。祖曰:“若想登天成仙,必先食元氣,吃芝草,方可生靈氣;摒雜念,聚精神,才能凝靈識。日久必成金丹,然君王不可享……”。
彩女得道,獻於殷王,殷王欲獨享,令殺之,彩女亡(逃)。千軍困祖於湖畔,祖欲坦然受縛,然霞光萬丈映蒼穹,簍中金鯉化蒼龍,祖乘金龍上天階,殷王薨。
~~~~~~~~~~~~~~~~~~~~~~~~~~~~~~~~~~~~~~~~~~~~~~~~~~~~
千百年已逝,彭祖已經成為雲龍山下老頭老太口中逗弄兒孫的故事。彭城這座古城卻依然屹立在九州大地之上,斑駁的城牆帶著說不出的滄桑,熙攘的人群帶著道不盡的繁華。巍峨雲龍山綿延百裏,像巨龍戲珠一般將彭城護在懷中。正值盛夏,無數的知了聒噪的叫著,不禁的讓人心生煩意。這個時候人們似乎更願意更在雲龍湖畔乘涼,小姐丫頭們挽上羅裙,光著白嫩的腳丫踩在柔軟的沙土之上,她們嬉笑著將冰涼的湖水潑向對方,引得不遠處放蕩的公子少爺們一陣口哨。
在雲龍山盡頭有著九座低矮小山頭,名叫九子山,取龍生九子之意。一條羊腸小道夾在兩個山頭之間伸向遠方,小道兩旁的山頭皆是一片翠綠,樹蔭下涼風陣陣,倒也不失為一個乘涼的好地方。
一名少年靠著一棵繁茂的柳樹,輕微的打著鼾。那少年長眉入鬢,眼睛微閉著,麵色白淨,看起來大約有十三四歲的樣子。身著對襟的無袖短衫,黑色的寬大長褲,打著赤腳,腳上沾滿了灰塵.
一陣風過,柳條輕輕的抽打的少年,他悠悠的轉醒,他的眼睛並不大,眼睛裏布滿了血絲,若不是長時間的沒有休息,那便是沉痛的哭過。
少年名叫尹劍,原是這雲龍山下普通的農家子弟。除了爹娘,家裏就隻有一個大他六歲的哥哥。按理說鄉下人取名也就是狗剩、鐵蛋、二楞子之類的,他的哥哥因為打小長得黑,便取名尹大黑。他在娘胎裏六個月大的時候,他爹爹便準備給他取名叫尹小黑,誰知這孩子生下來後長得卻很是白淨,這讓一家人犯了大難。
趕巧兒有一遊俠兒路過此地,鄉下人嘀咕著這遊俠兒走南闖北,定然見識不凡。尹家老爹便好吃好喝招待一番,請人家取個名字。誰知這遊俠兒三碗酒下肚,便沒了南北,盯著手中的劍吭哧了半天,才嘀咕道:“尹劍、尹劍……”。尹家老爹覺得這名字好,至於好在哪裏他實在一時搞不明白。那遊俠兒還保證等他遊遍天下,便回來收這孩子為徒。
歡天喜地的送走了遊俠兒,尹家老爹才覺得漸漸不對。用彭城話講,這“尹劍”與“****”發音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尹家老爹覺得別扭。可是這名字是一頓酒席換來的,丟了不用覺得可惜,於是又給他取了乳名“小白”。
“小白”這名字叫得順嘴,一叫便是七八年,那遊俠兒也不曾回來,許是江湖險惡被人害了也說不定。直到小白八歲那年要念私塾的時候,尹家老爹才響起來“尹劍”這名字,便用它報了名。不過除了私塾裏的老先生,村裏人還是小白小白的叫他,尹劍也不在意,主要因為他也覺得這“小白”要比“尹劍”好聽的多。
鄉下人雖然談不上富足,倒是平安喜樂。可是在小白十二歲那年,黃河改道,大水衝了彭城。因為有雲龍山和城牆的阻擋,這城區倒是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郊外卻是一片汪洋。小白和哥哥大黑當時正在山上打獵得以幸免,他們在山上等了三日,待洪水退卻方才下山。
等待他們的卻是更大的悲哀,沒有了村莊,沒有了食物,甚至連親人們的屍體都不曾找到。在洪水中逃出生天的人們,卻沒有躲得過“餓魔”與瘟疫的糾纏,就在城區仍舊歌舞生平的時候,郊外卻是橫屍遍野。為了防止瘟疫的蔓延,官府沒有任何的救濟,反而關閉了城門。
原本善良的人們在絕望中憤怒了,他們聚在這九子山上當起了土匪。彭城地處交通要道,南邊是富足的江南,北麵是繁華的京都。不管南下還是北上都要經過此地,客商絡繹不絕,況且又有山林隱蔽,真是打家劫舍的絕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