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興,基礎牢;農村穩,天下安;農民富,國家昌。在我國,農業始終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繁榮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繁榮穩定,沒有農民的全麵小康就沒有全國全麵小康。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是利益問題,利益問題的關鍵是收入問題。農產品銷售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關鍵環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在發達國家優質優價農產品的進口衝擊下,國內農產品市場的競爭也愈加激烈,國內農產品還屢屢出現“賣難”現象,農民收入難以增加。隻有將豐收的農產品及時賣出,而且賣個好價錢,農民才能實現增收。在中國,廣大農民非常渴望在銷售環節上能得到幫助。
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市場化是關鍵。影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因素很多,其中關鍵因素是成本(價格)、質量和營銷能力。對農產品而言,成本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短期內難以調節的變量。由於信息、市場需求、競爭、交通等因素,具有成本和質量優勢的農產品也不一定能順利地銷售出去。其中,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營銷能力在決定其農產品市場地位和市場份額的競爭中作用將越來越突出,廣告等現代促銷手段對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的意義也越來越重要。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的實踐也表明了廣告等相關促銷活動對於促進農產品銷售方麵的良好效果。因此,如何搞活農產品流通,如何運用廣告等現代營銷手段促進農產品銷售,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已成為國內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
本書的作者是一名青年學者,能關注國內農產品的銷售問題,著眼於國內“賣難”現象,結合自己的專業對農產品流通中的廣告效應和策略進行研究,為國內農產品銷售獻計獻策,值得賀喜。全書不但進行了農產品廣告理論的研究,還對具體農產品市場進行了實證研究,為農產品廣告的實際運作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建議。
在傳統的經濟學範疇中,農產品市場被視為近似完全競爭市場,而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廣告被視為無用而被排斥的,顯然,這有悖於現實的農產品市場,需要在理論上進行重新修正和解釋。全書從產業組織理論、消費行為學、市場營銷學等不同學科角度對廣告投放的市場環境和產品特征等進行分析,建立農產品廣告投放的理論基礎;通過對農產品市場的現實情況進行分析,為農產品廣告實施提供現實基礎;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對廣告效應進行分析,在理論上論證了農產品廣告的必要性。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農產品流通研究中的相關空缺,做出了很有價值的工作。
銷售推廣是農業產業鏈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有效實施銷售推廣必須十分關注消費者的反應。作者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以浙江水果市場為調查對象,對浙江果品生產經營者廣告投放意願以及消費者購買水果的過程進行了實證研究和定量分析。發現政府和行業協會對果品生產經營者的廣告選擇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而消費者則對水果產品可感知的質量和產品來源的信息較為關注。其結論表明,品牌廣告和產地廣告對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都有較大的作用,而廣告的有效性則應注重農產品廣告製作的專業性和策劃性等。書中進一步例舉了一些著名國外進口農產品在國內市場成功推廣的案例,分析了農產品廣告的創意策略、媒體策略以及促銷策略。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創新促進農產品流通的思路和方法,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均值得農產品流通研究者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嚐試。讓農民在淌了一年的汗水之後有一個豐厚的回報,真正實現增產增收,是農產品理論工作者和實踐經營者的共同意願所在和努力方向。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
2009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