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不要自己騙自己(2 / 2)

到了宋朝,有一大詞人柳永,世人稱其放蕩不羈。第一次考進士時,沒有考上。便做了一首叫做《鶴衝天》的詞,其中有一句“忍把浮名,換做淺酌低唱。”意思說,我怎麼能忍心為了那些浮名,而放棄喝花酒呢?其實還不是自己騙自己。不忍心何必去考。而且後來又換了個名字考了一次,還是考上了進士,高高興興的做到了屯田員外郎。

不過,他還是比不過曹操。

但是什麼也阻止不了人類的進化。

到了上個世紀,中國小說裏出了一個把自己騙自己揮灑的淋漓盡致的偉大人物,還是勝過了曹操。

——阿Q,此人遭人痛打後,氣憤不已,硬說是兒子打老子,沒有天理啊。估計阿Q當時若非不懂按摩一詞,或許會說是兒子給老子按摩的時候,為了盡孝心,下手太重了。

還有一位,此君生子後大喜,大宴賓客。賓客自然賀語如雲。唯有一君,看了半晌,道,此子日後定然會死。

此君大怒,發言怒斥,將賓客相逐而出。

此君比曹操的境界更高,不僅完美的騙了自己,而且有人提醒時,居然還能勃然大怒。

其實魯迅先生筆下的這兩個人物,在人類中有著普遍性,可以說人類進化到今天,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這中境界。而且現在已經有人提倡阿Q的精神勝利法,甚至有人說魯迅先生的那篇文章是為了教導我們適時的說些假話,騙騙別人、騙騙自己,說不定明天會更好。

買不起汽車,坐公交車的時候,會說是為了給國家節省能源,為使交通保持順暢,為了大我犧牲小我。

買不起別墅,會說大房子不好,老公不在的時候,一個人住的害怕。而且浪費國家土地資源。

……等等!

有人說中國人一生都在重複不斷的做這同樣的一件事——自欺欺人,反被人欺。

其實老外也一樣,佛祖、菩薩、十字架、教堂都差不多,都是用來自己騙自己而編出來的東西。

姓孔的基本都認為是孔子的後代,姓李的差不多都認為和李白是一家人。白人以為自己的血統純正。

其實老祖宗都是一隻猴子。

人類照鏡子基本是為了塗脂抹粉,把自己變的不象自己。

少數有大病或被毀容者看到鏡子裏的自己,都會大聲驚尖叫,“這不是我……”等等。然後把鏡子摔的粉碎。

鏡子沒有錯,錯的是人類想用鏡子來騙自己。可鏡子不會騙人。

有一句話說,皇帝和平民在浴池裏是一樣的。

這話不錯,都是兩隻眼睛,兩隻胳膊,兩條腿。

不過,這看到的是別人。

什麼時候,你能脫光自己的衣服,看看鏡子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