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畢業生給其他酒店(2 / 2)

對於這種能提升遊客體驗感的事情,王北川並沒有拒絕。

現在這些酒店已經有的開始動工,自然也開始了在員工方麵的準備。

從外地調員工過來,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成本要比從本地招聘高上很多。

但是於田本地的工人,大多又都在綠源上班,所以這些酒店就把注意打到了學校學生的身上。

按理說,在綠源自身需求都不能滿足的情況下,這些學生是不能分給“競爭對手”的。

但是李夢瑤卻偏偏這麼做了。

王北川隨手抽了一根煙放進了嘴裏,火機在打著的瞬間,王北川看著突然燃起的火焰,好像有點能想通李夢瑤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綠源對員工的需求 ,總會有一定的上限。

上限滿足後,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又該怎麼辦?讓他們自己到社會上去找工作?還是把他們送進電子廠拿人頭費。

這些結果都不是王北川想看到,或者說願意看到的。

在這種情況下,未雨綢繆就變得很有必要。

學校從第一批畢業生就開始與這些外來的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出結果。

但是時間一場,隨著這些學生在新工作單位中的表現,應該會有酒店願意與綠源職業學校簽訂長期的合作關係。

借助連鎖酒店的平台,綠源以後的畢業生在很大程度上將不會再為工作的事情發愁。

綠源職業學校也不需要再考慮學生就業的問題。

除此之外,將一部分畢業學生分配給其他酒店,並不會對綠源現有的運行造成太大的影響。

短時間內,就算學生的畢業生全部到綠源來工作,用工缺口依舊存在,依舊需要通過其他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得一失,李夢瑤的選擇無疑是最有利於學校發展的。

“咱們綠源酒店,天生就有獨有的優勢,隻要我們做好正常的服務,就不拍遊客被其他酒店搶走。”

“再說了,我們自己心裏也清楚,我們綠源酒店的可接待客戶數量是有上限的。”

“能提升其他酒店的服務質量,也是變相在提升綠源在遊客中的口碑。”

想明白李夢瑤為何要把學生分配給其他酒店的王北川,下意識的勸說起了孫玉。

孫玉也是一個聰明人,經過王北川簡單的幾句提醒,也坦然的接受了現在的這個結果。

“老板,我計劃購入800頂帳篷。”

“這麼多?”

話題回到方案本身,王北川聽到孫玉說出的數字,被嚇了一大跳。

當初帳篷數量最多的時候,也才不到500頂,現在一下子購入800頂,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我感覺還不夠多,我計劃是根據咱們綠源的景觀特色,將帳篷分到四個點。”

“綠源湖旁邊會有一個帳篷營地,酒店前方的沙漠中也會有一個,第三個放到胡楊林中,最後一個則是流動分布,租借給遊客,讓他們自由的在規定的範圍內搭建帳篷。”

“帳篷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