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紅與白(1 / 3)

在山東,朱延平也不是舉目皆敵,孟學一係的士紳,尤其是以義立身又與白蓮教無染的豪強,甚至有然的豪強也在籌錢湊人,向著曆城大本營運輸錢糧物資,派出子弟、莊客,動員鄉勇、團練努力鎮壓勢力範圍內的聞香亂民,同時盡可能擠出人手,前去曆城接受編訓。

平亂招討司,本就有募集鄉勇的職權,遊士任也有心建立自己的嫡係兵馬,顯然這是一次好機會。

在曆城,遊士任忙的一塌糊塗,陳雄也是忙的夠嗆,仗著錦衣衛的威風,開始正大光明收編著曆城周邊的地痞,找各種三教九流的頭目談話,編織著情報網。

這些人不可靠,先把水攪渾。

而東阿戰場,大幕即將拉開。

碻磝山,朱延平必須要打,這對他來說是必爭之地。

兵家必爭之地多指交通要衝、地形險惡易守之地。一處地方,在不同的格局下,就是不同的價值。

若朱延平大本營設在東昌府城,運河在手兩麵開花,根本不會去在意碻磝山,堵住路困也能困死守軍。畢竟,亂軍也沒有多少糧草,更無專職部門為他們運輸糧食。

碻磝山南麵獅耳山,建有虎窟山觀。觀內有觀音堂、虎窟書屋、虎窟禪洞、三仙洞、八仙洞、白虎泉、槐底泉等,觀東北有奉國寺,山頂有聖人廟等。此處清幽奇絕,風景殊佳。現在這處風景不錯的地方,洞窟內堆滿了火藥,箭矢。

山頂聖廟,趙彥白發蒼蒼,與一名寶色莊嚴的青年和尚下棋,這和尚賣相極好,心理素質也過硬,強撐著與趙彥對弈。

他是碧雲寺的和尚,京師有名的詩僧圓覺,與京師宣武門外蒼文殊庵的秋月大師,高橋寺愈光大謙大師,都是魏忠賢的座上常客。

碻磝山朱延平一定要打,他知道不打的後果,也知道一口氣打不下來的後果。

趙彥也知道,在確定朱延平以曆城為物資周轉中心後,又得知東穩西剿層層推進梳理的策略後,趙彥就發動人脈,在這裏截擊朱延平。

人人都怕車騎府軍,無非被戰績嚇住了而已,隻要打敗朱延平一次,後麵什麼都就好打了,就連朱延平本部將士的士氣,也會大幅度衰落,心氣不複已往。

趙彥已經挖好了大坑,四麵張網,隻要將朱延平困在這裏一日時間,四處便能合閘,將朱延平這條虓虎困死在這一隅之地。

哪怕朱延平突圍,絞滅朱延平的嫡係部隊,一個沒了爪牙的老虎,自有人會收拾。

朱延平敗亡,他趙彥的大仇就能得報,就連眼前的孔孟之爭,也能去掉孔府的心頭大患,與孟府擺開架勢一較高下。

朱延平不僅殺了他兒子,更對楊嗣昌有救命之恩。作為延安知府,楊嗣昌對趙家,可是真正的照顧有加。家裏三萬畝地,已被各種查賬、檢地削去了五六千畝。

更何況,皇帝把楊嗣昌安置在延安,不就是衝著趙家去的嗎?收拾趙家,給孟府做表示。

沒了朱延平,孟府對皇帝而言就沒那麼的重要,有朱延平前車之鑒,那個楊嗣昌小兒做事,也會掂量著。

山東一裏處的丘陵上,白色帷幕拉好,拚合搭建好指揮高塔,塔下七麵大纛排開,四周星宿幡旗林立,車騎府軍本陣設立完畢。

指揮高台上,張榜站在前方,擔任戰陣總指揮,身側站著旗官。

他們身後,兩名監軍落座,裹著大紅戎袍,觀看戰場勢態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