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西北戰起(1 / 3)

八月初一的夜,是個忙碌的夜晚。

通州張家灣,蘇成與孟府大管事交割貨物,得現銀四萬兩,還餘下三萬多兩的布匹。除了一些會調撥到垂柳莊加工服帽外,餘下的會沿途販賣給宣府大同兩鎮,最後剩下多少,都會出殺胡口,在兔毛川與單於城代表斯欽巴日以貨易貨。

而李儀,將寫好的手稿,再三檢驗沒有紕漏的內容工工整整謄抄下來,明日會托蘇成帶入京中交給朱延平。

鄉試還有八天,朱延平向他請教,對這種後起之秀的詢問,李儀是非常的欣慰,為了維持長者的威嚴,李儀放下手頭溫習的經卷,用兩天時間解答朱延平問的五組經義、策對。

他不知道,這五組經義策對裏,能拚合出有趣的兩組,一組是鄉試正題,一組是備用的。

也是今夜,河套諸部提前發起了比曆史上更為激烈、龐大的動亂。

河套根據地形和形勢,能分為套西、套東、套中三部,虎大威那夥人就出自套東。套東內部分裂,這兩個月來還在廝殺,兼並。

而套中諸部,兩萬餘騎南下寇邊,套西諸部在棋牌台吉率領下,更是抓住時機向西進攻,目標是蘭州。

楊禦藩的父親,左軍都督府右都督,掛征西將軍印,欽差延綏鎮總兵楊肇基,發一千二百裏加急求援。

楊肇基如今四十三歲,正是一個武將最鼎盛的年紀,經驗豐富,精力充沛,他又屢曆戰功,是國朝所存不多的重將。

下一批將領還在西南戰場和東北戰場熬煉,能熬出幾個,沒人知道。

他打不過河套賊,不是河套賊強,而是延綏鎮已經空了,萬曆時期的精銳調到遼東,在楊鎬指揮下全軍覆沒。天啟初,沈陽爆發時,兩撥延綏鎮赴遼軍也打光了,原來的總兵杜文煥調任西南平叛,帶走了僅有的精銳。

楊肇基在延綏鎮一年半,手裏能打的部隊不到兩萬人,守衛長城沿線,還有第二層防線,已經將兵力抽光。

整個榆林城,算上各家將門子弟家丁,邊將家丁,不過一千多人。此外,隻有一支楊肇基的半滿編標營,總共不到三千人,守龐大的榆林城都是個問題。

更關鍵的是,寧夏鎮沒動靜,沒給楊肇基發來一點的消息。

如果不是楊肇基治軍嚴謹,夜不收外派八十裏,他極有可能被打個措手不及。

陝西很大,蘭州在陝西最西邊,是通往甘肅鎮的核心要地。而寧夏鎮就是一個突出部,向北突出隔斷套中與套西,河套賊有動靜,絕對瞞不過寧夏鎮。

寧夏鎮是突出部,背後還有固原鎮,也被稱作陝西鎮,這裏一樣沒有得到寧夏鎮的警報。算上延綏鎮,這就是陝西三鎮。

“麻承詔!”

楊肇基帶著大兒子楊禦萌出榆林城視察敵情,安撫軍心。在紅山口關城上狠狠一拳砸在女牆上,濃濃夜色下,望著西北寧夏鎮方向,咬牙。

他的資曆太深了,戰功太大了,所以一來就將按慣例歸屬寧夏鎮總兵所有的征西將軍印奪走了。

更關鍵的是,這裏是西北,是西北將門的地盤。

天啟元年,楊肇基是大同鎮總兵官,掛征西前將軍印,那裏是麻家的大本營,楊肇基沒待多久就謝病辭職回山東,如果不是聞香教作亂,可能他現在還在沂州衛賦閑。

明初共有二十三個鎮,隻有那麼十個軍鎮的總兵官能掛將印,一旦有戰事,掛印總兵自動成為周圍軍鎮的指揮。

寧夏鎮作為陝西三鎮的橋頭堡,地域廣袤,有寧夏平原,十分重要。所以寧夏鎮總兵掛征西將軍印,有緊急情況自己出兵的權力,西能支援甘肅鎮,東能支援延綏鎮。而固原鎮,就是寧夏鎮的後備。

河套地區無險可守,再肥美,也不得不棄守。一旦再把寧夏平原丟了,那西北出現一個西夏一樣的政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萬曆二十年的寧夏之役是萬曆三大征第一戰,哱拜隻是一個嘉靖中期從河套投靠的蒙古小酋長,當到了副總兵。致仕後有河套賊攻打蘭州,這個老頭兒還想立點功,就帶了三千家丁,沒錯,就是三千救援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