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農(1899~1962年),出生於安徽巢縣炯煬鎮中李村(今巢湖市居巢區)。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領導下從事秘密工作,人稱中共的“特工之王”,“諜戰之王”,1955年國慶前,被授予上將。
“中國大特務”的出生
1955年國慶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之時,有一位從來沒有指揮過火線交鋒的神秘人物被授予了上將的頭銜。他就是被人稱之為“諜戰之王”,被外界譽為“最神秘”的上將,有“中共特工王”美稱的李克農。這是一位從“寂靜戰場”上走出來的特殊上將,在很難看到硝煙的隱蔽戰線上,他所建立的功勳雖然長期不為人所知,卻對黨和軍隊起到了守護神的特殊作用。
毛澤東曾授予他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的榮譽。也曾戲稱他為——“中國的大特務。”
19世紀末20世紀初,華夏大地雲遮霧障,黑雲壓城,英、法、美、日、德等西方列強紛紛在中國搶占租借地、瓜分勢力範圍,中國北方湧動著反對外來侵略的義和團運動的怒潮。而中國的南方有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安徽蕪湖卻顯得相對平靜。
這座被稱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的古城,頭枕赭山懷抱,雄踞大江之濱,有母親河長江在它身邊安穩流淌,青弋江、漳河、運漕河從中悠然而過,有著“大江煙外動,春鳥渚邊鳴”的美稱。
在蕪湖有一戶從巢縣煬河中李村輾轉來謀生的李家,這代李家的當家人李哲卿在蕪湖海關供職,收入相當可觀,家境已算較為富裕了。
1899年9月15日(農曆己亥年八月十一日),江城蕪湖仍然籠罩在一片盛夏的餘威中,悶熱的天氣使人們心情焦躁,煩悶不安。
“哇———哇———”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從雞窩街(現吉和街)馬家巷1號傳了出來,這戶姓李的人家添了個長子。全家老小個個笑逐顏開,李哲卿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克農。
李克農的青少年時代就是在這座江南小城度過的。
在他11歲時,他的求學生涯的開始,父親送他到蕪湖安徽公學附屬小學讀書,在這兒,他結識了日後成為他入黨介紹人的著名作家、文學史家的阿英(即錢杏)。
1914年,15歲的李克農考入當時蕪湖最有名氣的教會中學———美國聖公會創辦的聖雅閣書院。
李克農讀書期間,中華大地上軍閥割據,政潮疊起,局勢詭秘難測:
這一時期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中原的白朗軍接受“革命”黨人聯合反袁的要求,舉行起義。在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召集國民黨員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宣布以“掃除專製政治、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以實行民權、民生兩主義”為宗旨,開始反袁鬥爭。但是在8月,在袁世凱政府大兵圍剿下,起義失敗。
1915年,日本政府為獨占中國,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而袁世凱為了換取日本支持他做皇帝,也基本上接受了“二十一條”。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刊《青年雜誌》(第二卷改為《新青年》),宣傳民主和科學,反對封建專製和迷信,抨擊以孔孟為代表的封建文化思想,揭開了中國現代新文化運動的序幕。12月13日,袁世凱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並定下年為“洪憲”元年,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而孫中山在日本發表《討袁宣言》,蔡鍔在雲南發動討袁的護國戰爭。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新舊交替的時代,它不斷地呼喚著巨人,也每時每刻在鑄造著巨人。
李克農就生長在這樣一個動蕩卻造就巨大的時代裏。他所在的學校,一直彌漫著革命的空氣,黃興的好友趙聲、進步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進步僧侶蘇曼殊都曾經在他就讀的學校執教過。年幼的李克農深受進步思想的影響,他曾經寫過一篇以鴨子場為背景的短篇小說,發表在上海的一揭刊物上,反映了要求革命的思想傾向。
1917年9月,年僅18歲的李克農,與蕪湖一家頗有名氣的照相館老板的女兒趙瑛結了婚。趙瑛父親是一位商人,家境小康,而且思想相當開明,他甚至不顧周圍人們的議論,毅然將趙彩英送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使她成了蕪湖曆史上第一批進學堂讀書的女性之一。這位既溫柔善良、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又一位剛烈機警的女性。在此以後也成了陪伴李克農一生的革命夥伴和終身伴侶。
在1926年年底,李克農經錢杏村介紹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打入中統巧傳情報
1927年,李克農以民生中學校董事會主席身份主持校務,這所學校也成為了中共安徽省臨委的秘密活動點,並遵照臨委指示,在校內成立“濟難會”。1928年1月27日蕪湖縣公安局圍捕濟難會負責人王紹虞等40餘人,並在28日早晨,包圍民生中學,進行搜捕,於是李克農潛往上海。
李克農從蕪湖潛入上海後,便同當時被稱為“小開”的潘漢年辦黨的報紙,組織文藝界人士和學生開展革命活動。不久,國民黨特務組織在社會上擴大招生的消息傳出,經周恩來親自安排,他同錢壯飛、胡底打入敵人心髒。李克農、錢壯飛、胡底他們後來便成了周恩來稱譽的“龍潭三傑”。在此後的一年零五個月中,這三位足智多謀的“紅色特工”,深入敵營,同舟共濟,遙相呼應,由李克農任組長,和“特科”情報科科長陳賡單線聯係,為中共的秘密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克農加入的這個無線電管理局,是國民黨CC頭子陳立夫的特務機構——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用來掩人耳目的,由陳立夫的親戚徐恩曾掌管。
徐恩曾對李克農觀察一段時間後,慶幸自己覓到一員幹將。不久,李克農便升任特務股股長。官雖不大,卻管著全國的無線報務員——這正是獲取情報的最好的位子。
徐恩曾得意地誇耀自己有三員幹將:貼身的機要秘書錢壯飛,坐鎮設在南京的特務首腦機構——“正元實業社”兼管“長江通訊社”、“民智通訊社”;上海無線電管理局的特務股長李克農;天津長城通訊社社長胡底。徐恩曾十分器重他們,可是徐恩曾做夢也沒想到,他的得力幹將,竟是共產黨的忠誠戰士;他引以為豪的特務網竟由共產黨員替他出謀劃策建立起來。
1931年4月25日,星期六,深夜。在一處鬧市的狹窄馬路旁,有家不起眼的簡陋的旅館。
在這個旅館裏的一間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這陣急促的敲門聲正是中共接頭的暗號,而這間房間正是李克農的一個秘密聯絡點。他剛開門,一個年輕人冒失的撞了進來。神色緊張,呼吸急促,緊張的遞給李克農一封密信。
這位青年人其實是錢壯飛的女婿,他是錢壯飛和李克農之間的聯絡員,以正元實業社作雜務跑腿的工作為掩護。
李克農看完密信,猶如五雷轟頂,他怔住了,原來信中說: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特科”負責人之一顧順章,在武漢被國民黨武漢行營偵緝隊捕獲後叛變,要到南京麵見蔣介石,密報中共中央、江蘇省委和共產國際在上海的機關和中央領導人的住處,並要親領CC特務,將中央機關和在上海的中央領導人一網打盡,以作為向蔣介石投降的見麵禮!分分秒秒耽誤不得!中共中央首腦機關和中央領導人危在旦夕!
但是,這天是星期六,不是與陳賡接頭的日子。找不到陳賡就無法向中央報告這個十萬火急的情報。
李克農在屋內轉了一圈又一圈,眉頭越繃越緊,煙吸了一支又一支!他要強迫自己的情緒鎮定下來,讓頭腦冷靜下來。不知不覺間,額頭上的細汗滲出彙成汗珠順臉頰而下。
“可以這樣做!”他終於讓腦子靈活地運轉起來,找到了辦法:“先找江蘇省委。找到江蘇省委,就能找到陳賡。”
夜幕下,他行色匆匆,步履急迫,神情緊張的找了一處又一處。
黎明前的天色越發顯得黑暗,陰暗天色下的李克農問了一人又一人。
熹微中的李克農顯得有些憔悴不安,鬢邊的頭發似乎有些白花。
蒼天有眼。他終於找到了陳賡。馬不停蹄,他和陳賡見到了周恩來。周恩來立即召集中央有關領導,決定采取斷然措施:把顧順章知道的所有關係和線索統統掐斷。把顧順章知道的所有聯絡暗號和接頭方法全部作廢,立即撤退。中央機關、江蘇省委機關、共產國際在上海的機關全部撤出。中央領導和機關工作人員、地下交通全部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