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事件大過渡
第三十九章
“奉天承運,天子詔曰‘襄陽王剿賊有功,得讓荊豫青三州恢複平靜,天子特賞黃金萬兩,另免荊州賦稅兩年!欽此’”劉備接過聖旨,神情卻不是很高興,他仰望著天空,想起戰死的徐晃,喃喃道“公明,你可看見了?我們終究還是勝利了”其實這黃巾之亂這一仗,被削弱得最厲害的就是劉備,原本有荊豫二州,如今隻餘荊州;而且自打建立軍隊以來,戰死的兵卒高達八萬,現今隻有不到三萬的正規軍;再加上大將徐晃的陣亡,所以這場戰役,劉備到底是贏是輸還很難說清楚。
之後,劉備加大力度搞開放、內政,為了讓人才各取所需,劉備和我們幾個重要的謀士研究後決定,關羽帶上本部人馬和梁習治理南陽郡;張飛及其手下與荊越治理南鄉郡;張遼部與荀或治理魏興郡;趙雲部與荊良治理上庸郡;吳懿、李通、高順治理新城郡;於禁、陳宮、黃祖治理江夏郡,其餘的人則留在襄陽做事。不過再這之前,我單獨找過黃祖,和他說了很久,他也保證自己隻想在江夏好好的待下去,不會出現第二個蔡瑁,而且盡心盡力的為劉備辦事。至於荊南暫時沒有去搭理,是由朝廷分封的官員,不過仍舊算是劉備的下屬。
緊接著各個參加過討伐的官員也紛紛得到封賞:東郡太守曹操,鄴城太守袁紹,濟北相鮑信,兗州刺使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冀州刺使韓馥,山陽太守袁遺,淮南太守袁術,長沙太守孫堅,上黨太守張楊,並州刺史丁原,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東莞太守喬瑁,河南尹王匡,徐州刺使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益州刺史劉焉,雍州刺史董卓。另外由於功勞的差距又分封孫堅為烏程侯,袁術為後將軍(家族背景),袁紹為前將軍(家族背景加上實實在在的功勞),護軍將軍董卓(按道理董卓應該是車騎將軍的,但是靈帝惱怒於他侵犯延津,所以和丁原互換),丁原為車騎將軍……“不行,我反對,這事勞民傷財,得不嚐失,我反對!”
我看著掙得臉紅脖子粗的陳群,真的很不明白,這明明就是一件大好事,利人利己他怎麼就這麼想呢?“孔璋,這確實是個浩大的工程,而且按你說的全部由大理石所做,你知道這需要多少工匠,不分日夜的趕做才能完成麼?用木製的不是更好麼?你必須要給我個合理的解釋,不然我們是不會同意的,就算主公再怎麼對你言聽計從,我們也會執死反對!這不比修長城啊,而且我個人認為你這麼做有點,小題大做”
“這怎麼會是小題大做呢?這怎麼就會是小題大做呢?你們想想這英雄紀念碑,就是對死去戰士的一份肯定,對他們的尊重,你們難道沒聽說過,最可愛的人就是戰士麼?哦,對不起你們還不知道那篇文章,恩,這樣說吧,如果我們這樣做,肯定了戰士們的犧牲,我們紀念他們,這對他們的家人來說這不僅是個吊喪的地方,也是一個值得讓我們瞻仰的地方,士兵參戰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為誰賣命,哪怕不幸戰死也能夠永垂於世,這就是一種光榮。還有元皓你說用木頭,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風一吹,日一曬,雨一淋不就變成一堆堆朽木?我要讓這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對了這八個字也要加上去,寫大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實這是一種變相的招兵製度,你們不覺得這樣實行,十分有利於我們眼下的兵源短缺的情況嗎?”
田豐把我的話仔細的掂量了又掂量“你說的這些我有點明白了,你的初衷就是想解決眼下兵源緊張的境況,可是我們把福利搞好一點,不一樣可以?隻要不發生欠餉,虧餉的事,名聲自然會好起來,那麼兵源也就會慢慢多起來不是麼?”
我搖頭回答到“不,你說的這個是下下策,如今我們加上新兵也才三萬多點,依你的計策我們很難在兩年之內有自保的實力,元皓雖然現在你看到的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局麵,但暗潮卻洶湧異常,說不定什麼時候,朝廷就會讓我們鏟除異類”
我說的話雖然模棱兩可,但是聰明的田豐想了想說“你是說董卓?”確實現在還有什麼亂子的話,唯一的發起人也就隻有他董卓了,他的野心早在當初奪取延津的時候,就已經暴露無疑了。我笑笑然後回避說“那麼你們對福利院一事怎麼看?應該沒什麼問題就可以通過吧?”
陳群又站出來說“這事是純粹的支出,沒有收入,我從財政的出發點上不是很讚成,但從人道(那個時候當然沒這詞)的方麵來看,我舉雙手讚成!”切,這話說了不等於和沒說一樣?見陳群說了一堆正確的廢話,我便看向田豐,他看了看我的提議草案說“其實這個東西,我也讚成的,除非是朝廷出麵解決一些費用,不然很難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