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荷香抱著小二坐在翠綠的草叢上,聞著空氣裏久違的煙火氣,內心一陣激動。
“阿娘,明日進了城,若是能分到一塊兒好地可是再好不過的了!”
李氏和王氏相視而笑,這可是真是再好不過的了。
自家的兒女都在跟前,一路走來,雖然經曆災年戰亂、洪澇災害,人口都齊整,這就是天大的幸事了。自家還有釀酒的手藝、做菘菜酸菜的手藝,據二兒媳說她甚至還可以試試製作紅茶茶磚,那是什麼李氏不清楚,但總歸是貴人喝的玩意兒,而且還貴的很,若是能成的話足夠他們家世世代代在江州立穩腳跟。說不定還能供兒孫們上私塾、上官學、去科舉,從此改換門庭。那她就算是死了,去了那頭兒,也沒人敢不敬她了!李氏覺得自己做的很好,她目光如炬,才能選到好兒媳,好媳旺三代!
王氏的激動可一丁點兒不比親家母少些,從此他家將不再是獵戶,她的兒孫們也將以農耕之家傳下去。如果兒媳再給自己生幾個孫子,那就真的是要燒高香了,不過受姚家的熏陶,她又覺得其實女郎也是不錯的!隻要好好養著,小娘子也會興家立業。
這一路引弟和她這個阿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特別是在遇到群狼的那個山洞裏,小小的手捂住她的一雙褶皺的雙眼,那軟糯的讓她別害怕的聲音,王氏聽得心都要碎了!
沒有大人那樣的多愁善感,娃娃們都在草地上盡情的跑鬧,許久都沒這麼撒歡過。
桑雨柔十分擔心附近會有拍花子什麼的,可別丟了娃兒,姚承宗難得看到自家婦子那抓心撓肺的模樣兒,告訴她無需擔心,興弟他們不都在看著嘛?
這看著就是真的隻是…看著!趙興和姚大郎他們幾個不知道在高聲談論著什麼,時不時地還會發出一陣笑聲,確定能看的好孩子?!以前她閨蜜看孩子那可是寸步不離的!
好在吃晚食的時候數了數,一個都不少!這才鬆了口氣,急忙招呼大夥兒吃飯。
晚食做了稻米幹飯,還有紅燒魚,河鮮粥和臘肉炒野菜,這魚還是漢子們剛才在城外的河裏叉的,各家都有收獲!有的人家還抓到了不少的河蝦,姚老狗讓石頭給自家送了一些過來。李氏感歎這老漢是越活越明白了!
各家的夥食都不錯,算是慶祝大夥兒順利到了江州,明日進了城分了地,還要蓋房、開荒,希望別耽誤了秋季的耕種。雖然不知道產量如何,但多少能有點吃食,順利度過冬日就好。
第二日清晨,草地上的水霧還沒有褪去,眾人便收拾好行囊進了城。
還好進城不需要繳納人頭費,趙荷香激動地恨不得跟守城的衙役鞠個躬了,這官爺是個好的。
守城衙役看到這隊流民前頭的漢子出示了江府的令牌,並未多做為難,趕緊讓他們過去了。並且指點他們去府衙的路,告訴他們要去那裏排隊、抓鬮,最後由縣丞和司農大人確定他們要安置的村落。
雖然是抓鬮,但有了江修明的打點,桑雨柔有理由相信這三個鬮裏都應該是些不錯的地方。
果然,一位較為年輕的據說是司農的大人張口說道,“裏正是吧?你們一共是五十二戶人,既然如此就重新分配一個村落吧,去城南三十裏外的杏花村吧。”
杏花村,這一聽就是個好名字!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桑雨柔覺得自家如果不釀酒的話,都對不起這個村名!
眾人自是連連感謝,又攜家帶口地前往桃花村,這是個新的村落,還沒有幾戶人家,接待他們的是縣裏的衙役,說是他們可以建造房屋,這建屋所需的黃泥和木頭可以去後頭的山上自取,還有新王感念流民的不易,下了新政,近一個月的糧食也可以去衙門領取。
聽到還有吃的供應,眾人心裏還是挺高興的,就算是族公也露出了笑容。
不過竟然換了新王?!那也不怕什麼,跟老百姓有什麼關係?!隻要不打仗,有吃的喝的就是個好王上。
至於沒有地方住?那是沒有關係的,反正他們在野外露宿了這麼久,隨便搭建個草棚住下。有了黃泥和木頭,蓋房子不算難。
之後的時間,劉鐵柱又幹回了燒窯的夥計,不過這回燒製的是青磚,這磚頭還是姚二郎過來定下的,說是他們家打算蓋個青磚房,雖然麻煩了一些,但總歸是結實堅固,可以代代相傳的。
有條件好的人家,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意,索性都有棚子住了,也不差這一時片刻,又都蜂擁上來跟陳春梅訂了青磚。
陳春梅這麼些年都沒有這樣高興過,自家難道就要崛起了?這感覺真不賴!至於她們家何時能住上新房,那個不必著急,啥也沒有點著油燈數銅子兒帶給她的快樂來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