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龍寺之戰上(2 / 2)

正中間的和尚說道:“明王與慕容先生相交一場,即是因緣,緣分既盡,何必強求?慕容先生往生極樂,蓮池禮佛,於人間武學,豈再措意?明王此舉,不嫌蛇足麼?”

鳩摩智道:“方丈指點,確為至理。”原來老和尚便是天龍寺方丈本因,又聽鳩摩智繼續說道“隻是小僧生性癡頑,閉關四十日,始終難斷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深信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為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為平生最大憾事。”

老和尚又道:“敝寺僻處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愛,實感榮寵。但不知當年慕容先生何不親來求借劍經一觀?”

這時王剛正好偷偷溜了進來,正好聽本因最後一句,心中一動便找了個牆角潛伏下來,利用神念不動聲色的觀察裏麵的情況,根據電視劇的描述一眼便確認了幾人的身份,左邊的本觀和本參,右邊的段譽和保定帝,正中的是方丈本因,他們對麵的紅衣喇嘛肯定是鳩摩智了,扮相不賴麼,比電視劇中強多了,而在東首麵牆而坐的不用說一定是天龍寺第一高手枯榮大師了。

此時隻聽鳩摩智長歎一聲,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經是貴寺鎮刹之寶,坦然求觀,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貴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義氣,仁惠愛民,澤被蒼生,他也不便出之於偷盜強取。”

本因謝道:“多承慕容先生誇獎。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好友,須當體念慕容先生的遺意。”

鳩摩智道:“隻是那日小僧曾誇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國師,於大理段氏無親無故,吐蕃大理兩國,亦無親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親取,由小僧代勞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說著雙手輕輕擊了三掌。門外兩名漢子抬了一隻檀木箱子進來,放在地下。鳩摩智袍袖一拂,箱蓋無風自開,隻見裏麵是一隻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鳩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

本因心道:“我等方外之人,難道還貪圖什麼奇珍異寶?再說,段氏為大理一國之主,一百五十餘年的積蓄,還怕少了金銀器玩?”卻見鳩摩智揭開金箱箱蓋,取出來的竟是三本舊冊。他隨手翻動,本因等瞥眼瞧去,見冊中有圖有文,都是原墨所書。鳩摩智凝視著這三本書,忽然間淚水滴滴而下,濺濕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勝。

正在這時眾人聽到門外傳來一個年輕的聲音“大師手上的可是少林寺七十二絕技中的‘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

說著發門被人從外麵推開,一人邁步走了進來,來人身材壯碩,穿著一襲月白長衫,發絲隨意飄在肩膀之上,手上拿著白玉折扇不斷敲擊著手掌,看上去像文士多過像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