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聽經聞法,功德無量
佛寶具有三身。第一是自性身,第二是受用身,第三是變化身。自性身就是清淨法身,受用身就是圓滿報身,變化身就是千百億化身。三身又可以叫做三大:體大、相大、用大。法身體大,報身相大,化身用大。懂得這些名詞概念,就會逐步加深對於佛法的理解,信仰就不會盲目。沒有理論作基礎,信仰就不能穩定,不能提升。有理論作基礎,然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那就既有見地又有功夫。理論就是見地,實踐就是功夫;理論就是學,實踐就是修。在學佛法的同時就修行,學修並重,解行相應,就能夠事半功倍,用一半的功夫得到成倍的收獲。宗也通,說也通,才能出世破邪宗,所以一定要懂得理論。
1
佛講完三身以後,就總結說:“一佛寶中,具足六種微妙功德。”“微”就是具體入微,周遍一切處;“妙”就是無法形容,妙不可言。微妙就是不可思議。什麼叫功德呢?“惡法斷盡名有功,善法圓滿名有德。”所有的惡法斷盡叫做功,所有的善法圓滿叫做德。所謂六種微妙功德就是:
“一者,無上大功德田。”第一就是佛為無上大功德田。三寶是良福田,佛寶更是大功德田。田能長莊稼,供養佛、常隨佛學,就好像往田裏播種一樣,播了種就有收獲。供養佛、學佛念佛,就是播種。收獲什麼呢?福德和智慧。
“二者,有無上大恩德。”第二是無上大恩德,佛有三德,其中一德就是恩德。佛為三界導師,四生慈父,大慈大悲,常為眾生說法,使我們能離苦得樂,所以有大恩德。
“三者,無足二足及以多足眾生中尊。”佛是所有眾生當中最尊貴、最珍重、最稀有的法王,所以叫眾生中尊。
“四者,極難值遇如優曇花。”不知多少千萬億年才有一佛出世,所以能夠聽聞佛法非常不容易,能值遇佛出世更是不容易。今天我們雖然不能見佛聞法,但在佛陀的慈光下還能聞到三寶的名字,還能聞法修行,就等於遇到佛一樣,好像優曇花開放了。優曇花比喻自己的智慧花朵,如果我們的智慧花朵不開放,叫你念佛你不來,叫你到寺院裏你也不來。心裏有一點智慧了,就知道見佛聞法修行有大利益,能夠穩定我們的思想,能夠使我們在煩惱中得到清涼自在。
“五者,獨一出現三千大千世界。”在三千大千世界隻有一佛出世,能夠處在佛出世的地方很不容易,在末法時期聽聞到佛法也不容易。比如說我們這個世界,現在有將近六十億人,有多少人聽聞佛法呢?有多少人知道佛呢?現在全世界佛教徒大概有六億人左右。所以說值遇佛法不容易。
“六者,世出世間功德圓滿一切義依。”世間的功德圓滿,出世間的功德也圓滿。世間最尊貴的人是國王,佛為王子舍位出家,世間功德具足。出世間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隻有佛三覺圓滿,出世間功德也是最為尊貴的。
“依具如是等六種功德,常能利樂一切眾生,是名佛寶不思議恩。”具足這樣的六種功德,在一切時、一切處,利樂一切眾生,常不休息,佛身相續常住。這就是佛對於一切眾生的不思議恩德。
“爾時五百長者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一佛寶中無量化佛,充滿世界利樂眾生。以何因緣,世間眾生多不見佛,受諸苦惱?”佛有那麼多,一佛有無量百千億化佛利樂眾生,世間怎麼見不著佛,佛到哪裏去了?五百長者代表我們提出這個疑問。你說得天花亂墜,這裏有佛那裏有佛,我們見到的隻是木雕泥塑的,都不會說話。
“佛告五百長者:譬如日光天子,放百千光,照明世界,而有盲者不見光明。汝善男子於意雲何?日光天子而有過不?時長者言:不也,世尊!”這時佛就告訴五百長者,每天太陽都出來讓世界充滿光明,但是盲者卻見不到太陽,難道是太陽的過錯嗎?五百長者說:不是太陽的過錯。隻因為他是盲人,太陽光明再大,盲者也看不見。
“善男子!諸佛如來常演正法利樂有情,是諸眾生常造惡業,都不覺知,無慚愧心,於佛法僧不樂親近。如是眾生罪根深重,經無量劫不得見聞三寶名字。如彼盲者不睹日光。”不是三寶恩德不加被這些眾生,而是這些眾生遠離三寶,常造惡業,罪業深重,經無量劫不聞三寶的名字。這樣的眾生有很多。所以,過不在三寶,過在眾生沒有覺悟。
佛接著說,“若有眾生,恭敬如來,愛樂大乘,尊重三寶”,就能得到六種利益。第一業障逐漸消除,第二福德智慧日漸增長,第三成就善根,第四速得見佛,第五永離生死,第六當證菩提。隻要恭敬如來、愛樂大乘、尊重三寶,就能得到究竟圓滿的利益。
上麵講的是佛寶的恩,下麵講法寶的恩。
“諸善男子!如一佛寶有無量佛,如來所說法寶亦然,一法寶中有無量義。”佛寶不僅是釋迦牟尼佛,也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因為大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過去現在未來都有無量無邊的諸佛出世。宇宙是無始無終、無內無外的,在佛教裏叫做法界,沒有邊際。不止一個地球有人類有生命,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比地球不知要大上多少倍的星體,看不到的更遠的地方還有更多的星體。那些星體上麵有沒有生命,現在用科學技術的手段還考察不出來。有的說那裏有生命,有的說沒有。世界是無始無終、無內無外的,每一個時候,每一念都有無量諸佛出世,也有無量的諸佛涅槃,不過我們業障深重,無法感知。《華嚴經》中講到,無量無邊世界的諸佛都來護持、讚歎釋迦牟尼佛說法,所以一佛寶有無量佛,一法寶中有無量義。為什麼有無量義呢?因為眾生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業障,一種藥對治一種病,一種法對治一種煩惱。
釋迦牟尼佛告訴五百長者:“善男子!於法寶中有其四種: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一切無漏,能破無明煩惱業障。”教、理、行、果四種法都叫法寶。這四種法寶都是無漏的,能破無明、煩惱、業障。法寶的功能無量無邊,如果概括性地加以定位,就是破無明(惑)、斷煩惱(業)、消業障(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