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底,《凱叔〈西遊記〉》終於與寶貝和家長們見麵了。這是一套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誕生的“傳統”出版物。創作過程在社群中全程透明。寫作時的困惑、錄音時的反複、打磨產品時的痛苦……像解剖麻雀一樣無遮無攔地展現在我們的用戶麵前。翻開書頁您會發現,每一幅插圖都由我們的小寶貝憑想象手繪而成。在這裏,要向寶貝兒們和爸爸媽媽們鞠上一躬。每一位小畫家的名字都會被印在這本書上,以表謝意。
2013年3月14日,我離開央視,隨性而活,同年10月份開始經營“凱叔講故事”自媒體。把每天給女兒講的繪本故事通過微信、微博分享給大家,卻不曾想,擁有了大批忠實用戶。目前,已經是互聯網上最大的親子閱讀社群。
一年來我已經在微信裏講了兩百多個故事,每天孩子們也會在微信後台給我留言點播,點播率最高的就是《西遊記》。
《西遊記》不但是老少皆宜,而且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男女皆宜。但說實話,我一直沒敢下決心。
一方麵,我是聽著孫敬修老人的《西遊記》長大的,這個作品於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也是一座創作上的高峰。畏途巉岩不可攀,而攀上去必有會當淩絕頂之感。所以,準備不充分絕對不碰。
另一方麵,一部《西遊記》洋洋灑灑82萬字,把它改編成孩子聽得懂,大人也覺得有意思的作品,必是一個浩瀚工程。即使是孫敬修老人也不過隻講了28集。我粗略地算了一下,講全的話,少則70集,多則100集。光頭如果敢開個頭兒,那就算視死如歸了。
所以,這套《凱叔〈西遊記〉》傾盡了我全部心力,我刪減了故事中的情色描寫和不適宜孩子閱讀的厚黑情節。每一章節寫完之後,都會講給女兒聽,如果在講述過程中她提出聽不懂的問題,我就會把問題的答案直接加到情節敘述中,這樣“不懂”就消弭於無形了。
有一位家長給我留言說:“凱叔的《西遊記》讓孩子不知不覺愛上古典名著,慢慢從聽著有趣,到愛上閱讀。”當看到這句留言時,我不僅感動,更是找到了這套《凱叔〈西遊記〉》的價值。
也就是說《凱叔〈西遊記〉》是專為孩子們打造的,是目前在原著基礎上改編的最完整的《西遊記》故事。我總是說,凱叔是陪伴品、增補品,絕不是替代品。而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可以成為最好的故事講述者。如果您的孩子是3?6歲,您大可以在一個舒適的環境給孩子們讀一讀這本書。因為完全是口語寫作,不會讓孩子感到生澀無趣。
對於已經識字頗多的6?12歲孩子來說,完全具備獨立閱讀這套書的能力。讀完一集之後,若是他(她)願意講給你聽,就是再好不過了。
當然,您也可以添加“凱叔講故事”的微信公眾賬號,讓我的聲音,帶著孩子走進這個傳奇神秘的世界。
讓我們用陽光的心拉著孩子的手,與這個世界溫柔相處。
2014年9月
“凱叔講故事”主講人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