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上人間夢裏(五)(1 / 3)

說完國家需有一個目標,與舉才後,李威又說道:“我大唐疆域廣大,有山東、河南、關中、江準中原領土,也西域突厥等番胡領土。疆域越大,治理越是不易。特別是蕃人、胡人、夷人,與中原人風俗習慣各不相同。我曾經去過南詔、去過青海,還因為逃亡,去過東女羌、吐蕃的多彌與蘇毗。見過許多。胡人與蕃人,國家如何對待,政策一直模糊不清。農民耕耘才有收獲,工匠做工才有薪水,欲得必有付。因此我想,不以誠待人,人何以誠待我?我昔日讀漢文帝與尉佗對答書,零涕以下(這兩文為何也不收錄古文觀止?)。若不是漢文帝以誠待夷,何來漢朝南疆的平定?”

在座的,幾乎就沒有人沒讀過這二文的。

“唐朝疆域廣大,胡蕃夷占的地域人口數量很多。胡蕃臣服,國家才能平定。若是朝廷心中鄙視,胡蕃又如何臣服?因此我在青海說過,隻要忠於我們大唐,漢胡一家,何分彼此,彼之妻子,乃是我的妻子,彼之親朋,乃是我的親朋。我朝待之以誠,若不服之,王師必伐,也是正義之師。諸卿,意下如何?”

這又是唐朝的一大課題。

唐朝疆疆很大,自古從未有之。然而西南有南詔,嶺南同樣多有夷人,遼東更亂,有高麗人、靺鞨人、契丹人。漠北更不要說了,有鐵勒人、突厥人、結骨人、都播人,西域也有,突厥人、昭武九姓,以及其他各部。時叛時複,說句不好聽的,成了唐朝的一塊雞脅,食之無味,丟之可惜。朝廷用了羈縻的方法治理,可是收效也不大好。

這也不是李威所希望的。

這一議,很重要,但肯定不指望有什麼明確的解決辦法,眾人又是一陣嗡嗡地議論。

李威主動說道:“我還有一些想法,今天不早,暫且不議,改日我將它細細思付出來,再作商議。”

一起稱妥,但諸臣中還有一些胡臣蕃將的,一個個眼興閃動,興奮不己。

李治眼睛不大好,武則天眼睛卻是很尖,蹙了一下眉頭。僅是籠絡人心,這個兒子比自己並不遑讓多少。她想的是權利,李威卻想是的國家。不管成與不成,這一句話傳出去後,對國家邊疆穩定,就會產生無可比擬的作用。

大動作了!

這時候離下值尚早,竟然連細商的時間都沒有,可見皇帝要講多少事情?

李義琰忽然用手帕擦著眼淚,劉仁軌低聲問道:“李相公,怎麼啦?”

“臣是喜啊,不知道戴相公與張相公看到陛下今天的樣子,會有什麼感想?”

劉仁軌也是唏噓,自己爭來爭去的,都成了首相,還有什麼好爭的,不就是爭大唐未來有一個好皇帝嗎,終於盼來了。

兩人感慨萬千。

李威沒有理他們,繼續往下說道:“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的,太宗皇帝曾留下《帝範》十二章,太上皇如數執行。剛才我與太上皇一道上殿,還說過一句話。這十幾年來,這麼多天災人禍,國家平穩,兒臣心中仰慕已久。”

李治微微一笑,雖然心中很不開心,可馬屁還是吃的。

不但如此,這句話也是隱隱的一個定位,既然繼續捧抬自己,大約不會在以後做下不逆的事。

“還有母後的十二言,也是切中時弊之舉。”其實十二言根本就沒有執行過多少,也沒有官員當作一回事。隻是後來的武粉們,拚命吹捧出來的。其中大多數於其說是建議,不如是武則天收攏人心之舉。對國家貢獻,遠遠不及李世民的十二章。但也要母親開心一番,怎麼辦呢?已經做了皇帝,他們是父母,不能虐待,也不能繼續僵持,隻好使寒冷的關係回溫。再拍一下馬屁。

李義琰也沒有反對。其中過節他也懂的,反正做了皇帝,不需要再爭。更多大臣則長出一口氣,這一表態,太子有意委屈求全,是在主動修複關係,國家大約不會再亂了。

武則天則在心裏想到,這孩子,又在給我糖吃了。

不大相信的,這些年,一會兒喂糖果,一會兒動用小刀子。但在登基之日,捧抬自己,還是很高興的,嘴角露出微笑。

“太宗皇帝說過納諫,太上皇說過要廣開言路,母後說過廣言路。昔日蜀漢賢相諸葛亮也曾說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孔夫子問道於老子,言三人同行,必有我師,聖人如此,我輩敢妄自尊大乎?”

這也是他的本心話,前世就是一個小講師,一個月拿三四千大洋的小白領,還是那種很低級的小白領,現在一下子做了皇帝,想肯定想的,那一個人不想做皇帝?可心中還有些戚戚不安,因此也從內心處,想大臣群策群力。並且也是這麼做的,在青海,他就是有什麼想法,也多次征詢各個將領的意見,補漏拾遺。

可大臣不這樣想。

“好啊,陛下,說得好。”李義琰讓李威這一句說得熱血沸騰,終於失態地喊道。

但沒有人一個說他。

今天李威登基,氣度揮弘,言語有理有節,雖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太上皇最後禪讓的,可也表現了一些孝道。作為一個天子,已經有了一些賢天子的氣象!

李威壓了壓手,讓諸臣停下來拍馬屁,這幾天要登基,想了很多事,今天索性一下子說出來,要說的事情還有很多,沒有時間聽大臣唱頌歌。又道:“一個人的眼睛能看到,一個人的耳朵能聽到的,終是有限。一個人的智慧,也終是有限。因此我在此說一句,希望各卿以後廣開言路,若是我,或者其他人,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請一一指教。我恭耳聆聽。”

說著站了起來,鞠了一躬,真誠地說道:“拜托。”

訥諫是老生常談,可自古以來,就沒有一個帝王有李威這麼真誠的態度。一句拜托,一個鞠躬,讓許多大臣眼睛濕潤起來。

武則天撓了撓李治的手心,說道:“陛下啊,弘兒比你當初強啊。”

“”

這是第四件事,又到了第五件事,李威又說道:“煬帝以自大奢侈誤國,前車之鑒,尚未遙遠,後者可鑒。太宗說崇儉,太上皇以節儉稱頌於天下,母後說省功費力役。可見儉省對國家的重要,前幾天,韋弘機找到我,稱其冤。我說了一些話,雖然你有功,可以奢侈迷惑父皇,其罰不過。因此,自此以後,我下一道敕令,勿得修建任何宮殿,我朝有太極宮、大明宮、東都的皇宮與上陽宮,還有岐州的九成宮,太原各地的行宮,已經足夠。另外我再下一道敕書,東都與西京兩處東宮,所有三十五歲以上的宮婢,除有官職在身,不得脫身外,全部釋放回家,以便親人團聚。還有各個內侍,在宮中內度人手夠用情況下,勿得亂添內侍。畢竟閹割,失去了人倫,有傷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