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1 / 3)

裴行儉一會兒到來。

反對太子肯定做過了頭,關健是有沒有人想害他,若有,率兵進入東宮情有可願。若沒有,不是謀反,也差不了多少。

實際上裴行儉心中感到好笑,這一群人為了權利,鬥昏了頭。一個個以為上陽宮拱衛起來,安全了。居然讓給太子戴上一個謀反的大帽子。就是謀反,那又如何?當真是五百士兵?

先後遺返了四萬軍隊,除了契苾部的士兵,劍南的士兵,還有關中一些遙遠地方的士兵,僅是兩京地區附近,就有八九千人,洛陽一帶的最少有三四千人,其中又最少有近一千五百人,是洛陽的各個羽林軍將士。

隻要太子振臂高呼,這些人一定附從,然後幾萬元大軍從青海殺回來。這些精銳部隊,兵是悍卒,將是猛將,唐朝誰人能敵。好象隻有一個劉仁軌,似乎那個程務挺也不錯,可劉仁軌會不會反擊太子?

當然,沒有必要走到那一步。但這些都是太子的底氣!

從容說道:“殿下,從青海臨回來時,是接到一封信,說有人想繼續加害他,甚至危及青海。”

裴炎搶著說道:“裴侍郎,雍王的事,陛下已經處理,成為過去。”

“不是雍王,裴相公,不要以自己的心,度殿下的腹,”這兩個裴家的子弟,在仙居殿對決起來。又道:“殿下仁愛,雖然很心痛雍王做出這等事情,若是讓殿下處理,不僅是陛下寬愛,沒有殺雍王,殿下也不會殺。畢竟是親兄弟。”

有話外之音的,連雍王都不會殺,能多少饒恕,況且是他的父母。先讓李治,與簾後那位皇後定一定心。繼續說道:“但裴相公,博學多才,難道記性隻長在經義上,不長在事理上。終南山的事情,發生了才幾年?”

“你說是誰?”

裴行儉在諸位大臣身上掃了一下,也經過明崇儼,可怕這廝發覺,立即移走,然後停留在裴炎身上。造成一個錯覺,就是你裴炎!

又不明說,裴炎氣得想跳腳。

但也沒有冤枉這廝,他能扶持魯王,可絕對不會扶持太子,對太子,同樣是居心不良。

李治十分不悅,說道:“裴卿,有何證據?”

“有證據,但還有一些事沒有查清楚,殿下說過,一月之內,他不能為今天做的舉動,給兩位聖上,與天下百姓做一個交待,他將自裁於城門之外。話都說到如此份上,各位還不放心嗎?難道裴相公,非要等殿下再出大事後,才認為殿下是做對的。一次是僥幸,二次是僥幸中的僥幸,這個僥幸還能不能保持到第三次?或者裴相公,這樣做,正等著殿下出事。你坐擁一些虛名,聖上身體纏病,天後又是一個女輩,你好挾持朝政,做一個唐朝前所未有的權臣嗎?”

太子踩完,裴行儉繼續踩。

當然,沒有太子支持,還有大局即將到來,裴行儉是不敢說出這樣的話。

這個裴炎很麻煩的,而且漸漸真的讓他得勢。

內宮之中,皇後將他當作第一幹將,皇帝偏偏不知,對他還十分器重。朝堂上,又有許多大臣被他迷惑,死力支持。就是郝處俊沒有倒台之前,做了那麼多年的宰相,為了國家,兢兢業業,還沒有他這個風頭之疾。

“可這是製度,請裴侍郎替殿下拿出證據。”裴炎一張臉氣白,責問道。說有人想殺害太子,說我居心不良,得拿出證據,否則你是當著滿朝文武,汙蔑大臣,欺慢兩位聖上。

“裴相公,你越來越過份了。證據,現在可以拿出來,但莫要忘記,紫山口的那個關卡,是多少麼刺眼。這本來是我唐朝築下的,卻成了吐蕃人的關卡。昔日,太子對我說過,說你那時候官職很低,敢藐視他,請問各位,太子是天下儲君,你們可以進諫,但誰敢藐視太子?今天居然強迫太子非要將證據拿出來。我不知道,是誰給你的膽量!難道一月之期你都等不及嗎,非要逼殿下拿出一些不充分的證據出來,好來毀去罪證,重新再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