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戴至德,幾位大臣中的一個長者,換作郝處俊或者李義琰,那些性格急躁的大臣,早就不這樣詢問了,而是會跳起來。
“朕錯了,”李治道。
經此一變,不知說什麼好,隻會這三個字。
武則天捏了他一下手,從簾後走出來,道:“戴相公,不是不說,你看這些軍報,各有各的說法,前線一天三變,即使是陛下也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難道你沒有看到陛下現在的樣子,今天精神還稍稍好一些,這幾天一直在病著。戴相公,國事為重啊。”
聽到國事為重,戴至德好半天不言語,還是說道:“陛下啊,臣一直就想說的,李敬玄在吏部時不容裴侍郎,為相時又不容劉相公。千古以來,出軍何來二帥之事?”
“是啊,朕當時也想過,李敬玄已經調往青海,勞苦功高,不能隨便貶為副帥。想到他與太子走得親近,於是馬虎。朕錯了。”
“何止,陛下,你不僅用李敬玄掣肘,又用一個內侍去掣肘。殿下是太子,其他人等皆是群臣,即便李敬玄有李績那樣的功勞,做副帥又有何不可?”戴至德不客氣地將李治的借口揭破。隻是他是一個長者,說話時十分客氣。
“朕錯了。”
“是錯了,若隻是一個普通的太子,論欽陵何苦出動三四十萬大軍不停的圍剿?連一個吐蕃人都看得出來,陛下不知?昔日太子殿下剛剛幼年之時,陛下為了載培,就放入東宮,請功臣與大儒悉心教導。長大了,成人了,所作所為,雖然有許多暇疵的地方,但許多舉措,讓大臣們看了開心,讓百姓歡心。然而陛下數次打壓。甚至逼得太子殿下,去廣成澤、驪山狩獵,韜光養晦。想昔日,太宗皇帝又如何對待陛下的?現在終於使太子殿下,讓陛下送入虎口之中。陛下再沒有忌憚,再不需要顧忌。頂多將多大唐少一個賢主,多一個昏主。”
這是戴至德,論欽陵寫的那封信還沒有給他看。
若不是武則天提前化解,論欽陵一下子將真相捅出來,可以想像其他大臣的反應。
“朕錯了。”
李治隻說我錯了,戴至德也無法可想,難不成押著李治到青海,向西方跪頭請罪?
武則天看到丈夫臉色變得不好,說道:“戴相公,陛下現在追悔莫及,你能不能少說兩句。事已至此,應想方設法挽救。之所以喊你前來,第一是陛下向天下臣民袒誠自己錯誤,將這份罪己詔張貼於各個州縣。第二是召集各位相公,商議如何營救太子。”
“是啊,”可憐戴至德這個老實人就被欺騙了。張貼各州縣,不是皇帝要認錯,是對付論欽陵的。營救太子,談何容易,已經與裴行儉商議過了。
“陛下,還有何事?”戴至德有些急,得立即與各個重臣商議,太子既然逃了出來,就要想辦法營救,沒有時間耽擱。
“另外還著你去青海,查清此事原末,將李敬玄、曹懷舜、王杲、韋待價數人押回京城,再替皇上宣一道聖旨,讓裴行儉為洮河道行軍副元帥,黑齒常之為鄯州都督。契苾明暫時兼代李謹行之職。但黑齒常之不顧上司命令,私自將士兵帶出赤嶺,必有罰,重打一百軍仗。”
這一回總算任對了人,可是遲了。
但這個任職,也意味著戰事還沒有停下來,繼續打。
後世誇讚武則天的十二言,這個不能誇的,比如節儉,她當政後,根本就沒有看到何為節儉二字。比如不開邊用兵,然而戰事幾乎就沒有中斷過,而且大多數輸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