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龍出海(一)(1 / 3)

這一拜,三軍一起拜了下去,李謹行跪著上前說道:“殿下,你有什麼就吩咐,我們哪裏敢當此大禮啊。快起來吧。”

“李將軍,請聽孤將話說完,孤再起來,”說到這裏,歎了一口氣道:“是有一個脫困的方法,隻是孤心不忍”

說他仁愛的,百姓之言,與儒家所說的仁愛,恐怕差得太遠。不過心腸肯定不算壞,雖然久居上位,也看到上位者的真麵目,可這條主意作為一個現代人,總是很不忍。

“那殿下快說啊,”李謹行焦急的道。

這時候不能再磨蹭了,若是河湟九曲那邊聽到太子被圍困,黑齒常之與契苾明他們有可能不顧一切,率兵前來營救,大事皆去了。不管什麼方法,能離開比困在這裏強。

李威才說道:“各位聽好了,我們四麵被圍困在這裏,吐蕃人東西兩麵士兵最薄,東麵偏南方向黃河稍緩,有一個渡口,所以必須將哪裏封鎖,堵住那個渡口,我們大軍就逃不過,所以不需要布置太多的兵力。或者天再冷一點,黃河的冰結得更厚些,踏馬而過,能撤到河東的缺口還有好幾個。”

“正是,”李謹行道。其實這時候渡黃河是最困難的,說沒有冰,又結了一些冰,舟船不易,說有冰,冰又不厚,不要說騎馬渡河,就是人走在上麵,也會立即掉下河去。

“然後到西邊,西邊分成三個部分,一個是偏北方向,徑直過去就是大非嶺,大非嶺沒有道路,但不到大非嶺之處是莫離驛,我朝到吐蕃的重要道路一個補給點,從這裏如果速度快,可以從大道立即返回承風嶺。我軍想前來營救,要麼從這個方向,要麼從曼頭嶺下向吐蕃北營進攻,因此此處吐蕃人防守依然很是森嚴。然後是西南方向,縱然突圍出去皆是大山,還是死路一條。還有,就是正西方向的大非川,能突破出去,吐蕃人還能隨時將我們堵截起來。所以孤剛才看了看,防衛稍稍差一點,而且從穿著來看,大多數還是戰鬥力稍遜一籌的吐穀渾人。”

“可是”

“孤知道,就是這樣,論欽陵也不想給我們突破的機會,兵力依是不少,即便論欽陵不調兵遣將,憑借我們手上的人馬突圍可能性幾乎依很緲茫。況且一旦突圍,論欽陵怎麼可能不調兵增加西方的厚勢?”

“正是。”

“可再看看南方與北方,其實想將我們這支軍隊圍困起來,何需這麼多人馬,甚至何需圍困,若發起進攻,幾個時辰我們就會全軍覆沒。這是要吸引我朝大軍前來,擴大戰果啊。所以也是吐蕃兵力最多的位置。想突破,隻有正西方才有一線生機。”

“殿下有何妙策?”

“妙策談不上,隻是一個慘策。先說敵人的布置,想執行,必須破掉敵人的一些柵欄。還好,敵人築了一些柵欄,是十幾倍於我的將士,論欽陵也不好過份示弱,修成了高柵石壁,柵欄不大,而且許多柵欄立在石基之上,不是很牢固。但論欽陵雖不好意思示弱,治軍卻是很嚴,晝夜巡邏,從來沒有間斷過,正常情況來說,這比築什麼高柵石壁更要牢固。”

這個道理很簡單的,論欽陵斬跋地設,斬得有理,有泥溝,有繳攻的犀利武器,有居高臨下之勢,還有唐朝人修建的大寨,然後幾個時辰就被五百人摸掉了。說到底,還是人,陳慶之撤軍時隻有幾千人,後成尾隨了幾十萬胡兵,無一人敢近。也未見他修什麼大寨。

“是啊,駱務整告訴臣,他幾次想襲擊吐蕃主帳,然而看了很久,卻不敢出擊。”

“駱務整,你也是一個壯士,等孤突圍出去,務必會重用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