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尚飯心不老(一)(1 / 3)

八月到來桂花香,幾株金桂銀桂掛滿了金色白色的小星星,略略有些涼下來的風一吹,一片片金雨銀雨,紛紛揚揚,詩一般,星星一般,悠閑地落下來,香氣便溢了出來。

李賢親自將諸人送了出來,低聲說道:“各位,就拜托你們了。”

“這是臣應盡的本份。”一個個答道,然後離開。

走進屋中,房氏說道:“殿下,臣妾總感到有些不大好。”

李賢聽了怔忡,然後又浮現出這幾年大哥對他的種種愛護,低下頭去不語。或者真如母親所說,自己也沒有資格談仁愛這兩個字了。過了大半天道:“以後若成我會好好對待幾位嫂嫂,以及侄兒。”

房氏卻有些心涼,今天你都如此對你大哥了,他日還能好好對待東宮那些女眷。不過總是丈夫,她也知道政治的殘酷,手軟一軟,他沒有死,明天你隻能等著受死,也是沉默,久久後幽幽地歎息一聲:“要麼不做,做了就別後悔。”

李賢嘴張了一張,還是羞愧,沒有臉麵再說出,不過做就做了,於是離開房間,喊來一個仆役,說道:“你立即騎快馬,星夜不停趕到申州,越快越好,將此信交給明崇儼。”

信上是向明崇儼要錢的,給了明崇儼一個準確的答複,隻要李治一生病,馬上就發動大家進諫,讓他重新回到京城。這是冠冕堂皇的話,但也是準備這樣做的。

另外就是錢,討要的錢不少,具體用途沒有告訴明崇儼,可是明確說了,最少得準備兩千金,多多益善。但有一個前提,不能耽擱一天時間,接到信後得立即將金子送到長安。當然,又說了我心中有數,後麵如果如何的,會讓你得償心願之類有濃濃暗示的話。

仆役騎馬離開,李賢又久久不言,這真正是拉開的弓,箭已放出,想收也收不回來。

大朝會開始,李治心情十分高興,將捷報再次宣讀了一遍。其實之前派人謄抄了許多,重要官員,以及東宮,都派人送去了一份。念完了,監察禦史立即鄭台走了出來,說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奏來。”

鄭台說道:“陛下,臣不以為捷,如捷報所言,太子殿下所擊殺之人,皆是吐穀渾人,很少有吐蕃士兵。吐穀渾乃是諾曷缽的族人,當年薛仁貴征青海,都沒有濫殺無辜。”

他話音未落,李義琰不由插了一句:“依鄭禦史之見,難道太子殿下聽到素和貴大軍聲稱要血洗屠城,然後勒令城中所有將士勿要反抗,手捧一本論語,親自到城外向素和貴宣讀何為仁,何為義?”

聲音不大,前麵的大臣皆發出笑聲,武則天原來看李義琰很不順眼的,這一回居然也在簾後樂了起來。

“”鄭當啞然了一會,又說道:“就如李相公所言,臣還有一事要奏,當時城中敵人已經自相殘殺,可太子殿下久久不決,拖了數個時辰,才下令發話,讓降者開門受降。此舉也有傷天和。”

“我明白了,你是說當時城中硝煙彌漫,難分敵我,為了你的天和,”李義琰將你的二字咬得極重,繼續說道:“然後為了有可能挽救那幾百個負隅頑抗倒底的吐蕃吐穀渾將士,就要不惜我大唐將士安危,犧牲幾百,甚至上千人的生命,冒險前去勸架?”

然後搖頭晃腦,道:“吐穀渾與吐蕃百姓人口少啊,我們大唐的百姓人口多,所以沒有人家生命珍貴,賤哪!”

也不知他所說的賤哪,是指唐朝人命賤,還是鄭台賤。

知道李義琰在嘲諷他,鄭台卻無言以對。

他抓這點,也打擊不了李威。受俘殺與求降殺兩樣的,例如黑齒常之赤嶺那次小戰,或者在洪濟橋中一戰,即使事情真相公布,問題也不要緊。頂多對太子仁愛的名聲稍稍有些影響,可那是對敵人的手段,又不是對自己的百姓。當然,若是象薛仁貴那樣,接受了人家投降,卻學了項羽,學了白起,是有可能遭到大臣怦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