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2 / 3)

李威不大確定,但這卻是詢問過的,大食與唐朝的貿易,其中布匹占了很重的份量,大食愛唐朝的絲綢,可因為絏布在唐朝賣得貴,於是將國內的絏布帶來。因為質量好,改叫白疊布。這樣推理,應當會有。因此說道:“母後,可以讓人詢問一下。”

“這個不易。兩京商人,大多是昭武九姓或者波斯商人,大食的人卻是很少。大食商人主要在南方廣州。一來一去需些時間,既然意義如此重大,本宮改天勸你父皇,派一使節前往大食,順便將它帶回來。正好能在明年這種棉花成熟之時,返回京都。”

“母後英明,”李威讚道。果然很牛,居然派出一使節,這一派出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但能得到先進的繰車,鋪張一些,卻是很劃算的。

武則天又說道:“本宮喊你過來,不隻是問你為何求見,還有一些事,也順便問問你。”

“母後請問。”

“先給你看一封信。”從書案上拿出一封信,遞到李威手中,是楊敏寫的,不算好,看來倒底抹不開麵子,沒有向她伯父求救。不過情意卻是很真切,什麼要求激憤的話都沒有說。隻向父母親認錯,說自己所做所為,讓父母失望了,也讓太子丟臉了,可太子到及冠期,久久不決,非但對太子不利,對國家不利。請父母發下詔書,休掉自己。又說,自己呆在東都,一直奢望,也是不對的,因此馬上返回西京。

“弘兒,你是怎麼看的?”

“兒臣還是那句話,楊家小娘子非有大錯,隻是其母做得有些不好。”

“弘兒,這是太子妃,就算她做得沒有錯,其母不好,憑這一條,就不能勝任了。”可語氣分明比以前軟了許多。

“兒臣與她說過,她現在並沒有求太子妃的想法,因此兒臣允諾說服父皇母後,讓她做一名側妃。”

武則天還是搖頭,說:“做側妃也不大易,當年蟒氏(王皇後)、梟氏(蕭淑妃)之事,時過不遠。”

其實王皇後長相還是不弱的,正是看到王家這個小姑娘長得漂亮聰慧,下嫁到王家的同安公主,向李世民推薦,這才得以入宮做了皇後。最後沒有蕭淑妃得寵,固然是蕭淑妃長相更好,也是因為王皇後無子。又拉了武則天進來。本來李治處理得當,可以坐擁三大美女。但結果,卻變了味道。武則天這是指李威對楊敏感情好,長相又好,今天是側妃了,明天就是第二個蕭淑妃。後宮將會不寧。

李威答道:“那是蟒氏不對,一開始換作母後做了皇後,早就相安無事。”

那也未必,可如果是武則天一開始做了皇後,王皇後與蕭淑妃有什麼想法,早就幹掉了,不存任何磨蹭。但武則天也不是小雞小腸,引入姐姐與侄女進宮,那時武則天皇後位置已穩,無需她們來替自己鞏固,隻是丈夫喜歡,於是縱容。但結果是魏國夫人人小鬼大,這才觸犯了武則天的底線。自此後,開始專寵的。不過有可能李治病情加重,房事不行了。

究竟什麼原因,不得而知。李威也不好問:“父皇,你還能不能做床上的運動?”

武則天受之有愧,又不是很讚同兒子的說法,沉默了一下又說道:“韋家女不日就要到東都。”

李威愕然,然後立即說道:“母後,此乃許敬宗之毒計,案情真相大白,為什麼還讓她進入東宮?”

“許敬宗這一次做的事,是大逆不道。但以前也做過許多對社稷有用的事,有的你是不知道的。至少在韋家女之事,也不算做錯了。沒有了許敬宗,東宮就不會因為韋家女,籠上陰雲。你的東宮之中,太薄。需要一人來支撐。”沒有給李威辨駁的機會,繼續說:“倒是太子妃,讓本宮與你父皇十分頭痛。你可聽過朝中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