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2 / 2)

原來還有此節。

難道真沒有了辦法?李威心中都不信邪了,作為一個穿越的,除了記得一些詩,壓壓人外,真什麼都沒有了?

李威看著奏折,忽然靈機一動,道:“其實兒臣倒有一個辦法,隻是會有一些風論。”

“人命關天,風論次之,你說說什麼辦法?”武則天忽然在簾後說道。

老媽這一點還是不錯的,會變通。李威說道:“太宗皇帝說過,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多了,力量就大了。”

群眾力量大,讓他析成如此,亦是無奈。又說道:“就象這次法會,一個小小的法會,居然能籌得善款近二十萬緡錢。如果父皇舍得三四個子爵,下一份詔書,讓各地商人向關中運糧,運得最多的幾位,可得子爵,那麼各種豪賈為之心動。再說了,也不是讓他們捐糧,是售糧,但糧食多了,糧價自然下跌”

“你這個不肖子,學浪蕩子不夠,還要重商!”李治沒有等他話說完,就打斷了,將胸口捂起來。氣痛了!

“父皇,西漢時桑弘羊,豈不是一個賢臣?臣子有賢有歹,商人也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

“你還要替他們辨護,難怪在勞宴上,向一商人折節施禮。朕問你,為什麼西京糧價這麼高?”

“是,”當我沒有說,那麼高,換作我,也會那麼高的,頂多比別人鬥用得大一點罷了。地主就是好的,這一次囤積居奇的地主,還不是大有人在。這個道理辨不贏,這個時代對商人與工匠的看法簡直莫明其妙,不但不能做官,連進學科舉都沒有資格。

武則天在簾後說道:“陛下,弘兒也是為國家好,陛下你莫要生氣了。閻卿、郝卿,你們退下吧。此事從長計議。”

“喏,”兩人退下,不過相視了一眼,其實李威的提議,也頗讓他們動心。雖然有爭議,如果真實施下去,可以想像商人的瘋狂的,有可能馬上關中危機就解決了。但商人名聲汙耳,兩人竟然連口都不能開。

大臣退出,武則天從簾中走了出來,再次安慰李治:“陛下,弘兒小,滿朝大臣都想不出的辦法,你讓他如何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再說,弘兒的方法,也不是一點可取之處也沒有的。還有,妾父不也是商賈出身,後來棄賈從政,妾也未聽聞高祖皇帝與太宗皇帝嫌棄妾父大人,也未見陛下嫌棄妾身。”

“皇後啊,朕不是氣他出的主意,是這條主意不應當出自太子之口。”

“這倒也是,”武則天轉過頭,對李威說道:“弘兒,你還不過來向你父皇認錯。還有,這幾天,如果呆在東宮悶了,可以到洛水賞舟,邙山觀林,為何在市井裏出沒?”

我為什麼出沒,你們兩位老人家,心中還不清楚,隻好硬著頭皮說道:“父皇,兒臣錯了。”

“知錯就改,正好,你過來了,本宮喊小公主過來,我們一家子在宮中設個小宴。陛下,意下如何?”

“你看著辦吧,”李治道。

人去請李令月了,武則天又說道:“弘兒,還有,這幾天就不要到處亂跑了,馬上東都大雩祭就要開始,你隨本宮以及陛下,一道參加祭祀。”

“母後,兒臣正要有一事相求。”

“何事相求?”

“大雩祭兒臣不能參加了,兒臣打算到嵩山進香。”

“到嵩山?”

“是啊,兒臣終南山受了驚嚇,每夜夢魘不止,幸得窺基大師作法,兒臣才得安眠。因此,兒臣在白馬寺發下宏願,不日親往嵩山少林寺上香,替父皇祈求安康。”

白馬寺是去了一趟,可是宏願之事子虛烏有,這是逃過大雩祭的。祭祀純粹是浪費財力,可現在看得很重,甚至動輒與大統有關。寧肯繼續在洛陽市井裏紈絝,這個大雩祭也要逃過去。想逃就得逃得遠遠的,再加上嵩山之行,早就與魏元忠商議過了,所以現在提出來。

其實這也與武則天有關。本來唐朝才開始重道輕佛,所以唐僧回來,李世民隻是召見。但武則天喜佛輕道,李治也受了影響,因此唐僧病逝,綴朝三天。兩種截然不同的待遇。

再說少林寺本身,在李世民與王世充交戰時,曾得到過寺國武僧援助,李世民優獎不止。到了李治與武則天手上,經常駕臨該寺,封賞更厚。所以讓魏元忠,選作李威下一站的主要目標。

可是李治是氣著了,這一病後,在長安弄得烏煙瘴氣,到了洛陽,繼續在弄,弄完了兩京不過癮,還要跑到嵩山去折騰!

他指著李威的鼻子道:“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