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胰的常識及保健(1 / 3)

胰是人體的第二大消化腺,在胃的後方,橫行於腹後壁,橫跨在第1、2腰椎的前麵。

1.胰的結構

胰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有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兩部分。外分泌部占胰實質的大部分,由腺泡和導管構成;內分泌部又稱胰島,位於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間。是由大小不等的內分泌細胞團組成,在胰尾較多,胰頭、胰體分布較少,胰島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其分泌物直接排入血液。

胰略呈三棱柱狀的長條形,質軟,色灰紅。橫置於胃的後方,相當於第1、2腰椎體的水平。全長可分為頭、體、尾三部分。胰頭較膨大,位居第2腰椎體的右前方,被十二指腸環抱。胰體為胰的中間大部分,約位居第l腰椎的前方。胰尾較細伸入左季肋區與脾門相鄰。胰管。縱貫胰實質的全長,其末端與膽總管彙合成肝胰壺腹,開口於十二指腸大乳頭。

2.胰液的功能

胰位於左腹中部,能分泌胰液,是一種消化力極強且極重要的消化液。正常人每天可分泌胰液1~2升,無色無味,呈弱堿性的液體。胰液富含碳酸氫鹽及胰澱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腺分泌的胰液由導管排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

胰液是腸粘膜的“保護神”。胰液中的碳酸氫鹽能中和隨食物排到小腸的強酸——胃酸。使腸粘膜免遭強酸的侵蝕,有保護小腸粘膜的完整性及消化吸收的能力;胰液能為小腸內的消化酶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小腸內的許多消化酶需要適宜的工作環境——弱堿性才能正常工作。弱堿性的胰液能中和強酸性的胃液,使小腸中的許多消化酶更好地發揮消化吸收的功能;胰液是“強力消化劑”,胰液中有許多消化酶,其消化力最強,能使澱粉、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完全消化。

3.急性胰腺炎的信號及治療

(1)急性胰腺炎的症狀

病人常在發病早期發生惡心,嘔吐物為胃內食物與水。嘔吐後腹痛程度並不減輕是此病特點之一;常在餐後或大量飲酒後12~24小時突發中腹部疼痛,可以向背部放散,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狀;急性胰腺炎病人體溫、脈搏、血壓均會發生變化,皮膚濕冷,腹脹,壓痛,脈搏加快,而且與病變的嚴重程度有密切關係。

(2)急性胰腺炎的原因

①生活因素:平素酗酒的人由於慢性酒精中毒和營養不良而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損害,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在此基礎上可因一次酗酒而致急性胰腺炎;暴食暴飲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使腸道的正常活動及排空發生障礙,阻礙膽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引起胰腺炎。

②梗阻因素:由於膽道蛔蟲乏特氏壺腹部結石嵌頓、十二指腸乳頭縮窄等,而致膽汁返流。

③血管因素:胰腺的小動靜脈急性栓塞、梗阻,發生胰腺急性血循環障礙而導致急性胰腺炎這一現象已被證實。

④上腹損害或手術:內窺鏡逆行胰管造影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⑤其它因素:如感染、糖尿病、情緒及藥物都可引起。

(3)急性胰腺炎的治療

①飲食治療:患急性胰腺炎患者時,首先應完全禁食,待病人症狀逐漸緩解後,可逐漸采取無脂低蛋白流質食物、低脂流質食物、低脂半流質食物的遞進。多喝鮮蘑菇湯、菜汁、果汁等。油膩食物、煙、酒和刺激性食品要禁食。

②手術治療:包括胰腺遊離和胰床引流術、胰腺包膜切開術、胰腺切除術、腐胰切除術。

③非手術療法:包括給予抗生素,預防和控製感染;防治休克;抗胰酶療法,如給予善寧、烏司他丁;解痙止痛;中藥通裏攻下、活血化瘀,如清胰湯;血漿置換,清除內毒素,降低血脂等。

4.胰腺囊腫的原因及治療

(1)胰腺囊腫的症狀

胰腺囊腫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上腹隱痛,飽脹,惡心嘔吐,囊腫增大時可有壓迫症狀;便秘、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等。囊腫破裂入腹腔時,有急性腹膜炎表現;破入消化道可形成內瘺,並出現反複高熱,腹痛,甚至上消化道出血。

(2)胰腺囊腫的原因

假性胰腺膿腫是外傷、炎症後胰液外滲被臨近組織包裹而成,囊壁內無胰腺上皮細胞。大約75%的假性囊腫病例由急性胰腺炎所致,約20%病例發生在胰腺外傷後,5%病例由胰癌所致。真性胰腺囊腫由胰腺組織發生,囊壁內層為胰腺上皮細胞。

(3)胰腺囊腫的治療

①假性囊腫為外傷,急性胰腺炎的合並症,其形成過程,一般平均6周其處理分兩類:

急症手術:囊腫破裂、出血、繼發感染等危及生命時,行急症外引流(切開引流或囊袋縫合術),注意補充水、電解質及全身治療。待瘺管形成後再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