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楊
小葉楊別名南京白楊,為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冠長卵圓形,幹皮幼時灰綠、光滑,老時暗灰、縱裂。小枝紅褐或黃褐色,具棱,葉菱狀橢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緣具細純鋸齒,兩麵光滑無毛,葉表綠色,葉背蒼綠色,葉脈和葉柄均帶綠色,雌雄異株,雌雄花均為柔荑花序,蒴果無毛,種子小,有毛,先葉開放,花期4月,果熟4月。有變種菱葉小葉楊和塔形小葉楊。
小葉楊的生長習性
小葉楊生於幹旱山坡,海拔1210米,為暖溫帶樹種。它喜光,喜濕,耐瘠薄,耐幹旱,也較耐寒,適應性強,無論是山溝、河灘、平原、階地,還是短期積水地帶均可生長。生長迅速,萌芽力強,但壽命較短,一般30年即轉入衰老階段。可供建築、器具、造紙、火柴杆及人造纖維等用材。
古老的胡楊
胡楊又稱胡桐、異葉楊。楊柳科楊屬中的一種。胡楊是第三紀殘餘的古老樹種,在6000多萬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區陸續出現,成為山地河穀小葉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紀早、中期,胡楊逐漸演變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樹種。據統計,世界上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在中國,而中國90%以上的胡楊又生長在新疆的塔裏木河流域。目前被譽為世界最古老、麵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楊林保護區則在輪台縣境內。
珍貴的胡楊林
胡楊屬楊柳科落葉喬木。高8~30米,樹皮龜裂,嫩枝有毛。葉變異大,幼樹或萌條上,窄長如柳葉,10~15厘米,多全緣;在老樹枝上,呈廣卵形、菱形或心形,長6~10厘米,葉緣有粗齒。4月開花,雄花序長1.5~2.5厘米,雄蕊23~27個;雌花序長3~5厘米,柱頭6裂,紫紅色;果穗長6~10厘米。蒴果長橢圓形,長1.5厘米,2瓣裂,有短柄。胡楊耐旱,耐高溫,也較耐寒;能從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幹旱,對鹽堿有極強的忍耐力。胡楊的根可以紮到地下10米深處吸收水分,其細胞還有特殊的功能,不受堿水的傷害。胡楊是荒漠地區特有的珍貴森林資源。它對於穩定荒漠河流地帶的生態平衡、防風固沙、調節綠洲氣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區農牧業發展的天然屏障。胡楊對改造沙漠、防止風沙侵蝕以及改良小氣候均有重要作用。被列為國家重點三級保護植物。
胡楊的藥用價值
胡楊多生於水源附近和地下水位較高的荒漠。為西北河流兩岸或靠近水源地的重要綠化造林樹種。胡楊以樹脂“胡桐淚”入藥。在春天用刀將樹皮割開,接取汁液,或在樹皮裂開處,及樹幹基部土中,取其自然流出的樹脂,有清熱解毒、製酸止痛的功效。
柳樹
民諺《九九歌》有“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之說。柳樹為落葉喬木,我國栽培柳樹曆史悠久。早在戰國時代成書的《周禮》就有栽柳的記載。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通濟渠,堤的兩岸盡栽垂柳,他還禦筆書賜垂柳姓楊。自此,也有把垂柳叫做“垂楊”的。自居易的《隋堤柳》詩曰:“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流水,西至黃河東接淮,綠影一千五百裏……”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把柳樹命名說的更有風趣:“暢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柳樹品種很多,常見栽培的有旱柳、垂楊柳、大葉柳及杞柳等。
鑽天柳
鑽天柳又稱順河柳,楊柳科鑽天柳屬中的一種。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樹皮不規則縱裂,灰棕色,小枝黃色或紅色,無毛,其上有白粉。葉多披針形,長4~8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緣的鋸齒不明顯或全緣,無毛,具白粉;葉柄長5~7毫米,亦具白粉。其花序軸無毛,苞片寬橢圓形,背麵有長柔毛;雄花序有短總花梗。有4~5葉狀苞片著生在基部,下垂,雄蕊有5枚;雌花序長1~2厘米,生於有葉的短枝上,子房上具有2枚離生、叉裂的柱頭,無腺體;蒴果2瓣開裂,長約4毫米。
鑽天柳的實用價值
鑽天柳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自治區;朝鮮、日本、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也有。生於山區的溝渠邊、沿河堤岸。其木材可供建築、家具、礦柱、車架、家具之用,其纖維可造紙,枝條可編筐,用於編水果筐和建築工地上用的土石筐和做菜畦的柵籬等。
垂柳
垂柳別名柳樹、倒楊柳、垂絲柳,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黑色,不規則縱裂;小枝細長,下垂。葉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麵無毛或幼時微被毛;葉柄長約1厘米,有短柔毛。花序長1.5~4厘米,花序梗具3~4片小葉;苞片矩圓形或披針形,背麵基部和邊緣被長柔毛;雄花有雄蕊2,基部稍被毛,具背、腹腺各1;雌花僅具1腹腺體。蒴果長約4毫米。花期4月,果期5月。
垂柳的生長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