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崔雲急火火地奔向了段思思的家。
“趕緊,把你所有的衣服都貢獻出來,讓我挑挑。”崔雲一進家門就衝向段思思的衣櫃。
“今天下午李晴搬家,你不去幫忙啊。”段思思坐在沙發上看著風風火火的崔雲忙得腳打後腦勺。
崔雲一邊挑著衣服一邊說“:我告訴她我有事,我記得你有一個白色的外套,放哪了?”
“在左邊的抽屜裏,你要幹什麼啊?”段思思有點好奇。
“我下午要見一個朋友,對了,聽說你找到男朋友了?有時間介紹給我認識認識。”崔雲把衣服拿出來在身上比劃著。
“沒問題。”段思思一邊吃著薯片,一邊指點,“你再配上一條牛仔褲就行了啊,穿你自己的,我的褲子你穿不了。”
“知道了,多謝!”崔雲拿起外套就走。
崔雲邊走邊想:衣服的事情就解決了,找誰陪我去呢?
“師兄,下午你有時間陪我去見一個朋友嗎?”崔雲隻能想到李響。
“不行啊,下午李晴要搬家,我得幫忙呢。”李響拒絕得很幹脆。
“啊,怎麼都去幫忙搬家了!我要去見的是個網友,萬一有危險怎麼辦,我找誰去啊?”崔雲急得直跺腳。
“這樣吧,我給你找一個人,和我一起租房子的男生,叫張亮亮,讓他陪你去!”李響提議道。
“能行麼?我和他又不熟。”崔雲感覺這事不靠譜。
“沒事沒事,張亮亮人可好了,我跟他說去,你等電話就行了!”
崔雲這才放下心,趕緊往家衝,她還要回去梳妝打扮一下呢,要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
為了不影響李晴入住的大計,李響隻得再去“折騰”張亮亮,但是這次他采用的是迂回戰術,把張亮亮騙到了心理輔導班。
“網絡以其豐富性、虛擬性、互動性而深入我們的生活中是必然的。‘網絡依賴’首先是一種現象,是一種會讓人上癮的東西。我們對網絡的依賴與賭癮和酒癮是很相似的。國外有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網絡使用的增加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影響,此影響會延伸至社會交往與交流。從已有的調查來看,網絡依賴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麵都和賭癮有相似之處。25%~59%的人認為過度使用網絡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負麵影響,有相似比例的人報告說別人抱怨他們過度使用網絡。有研究表明,增加上網時間和孤獨與抑鬱有顯著相關,與白天的心理壓力指數的關係也是如此。這一現象在國內大學生中的現狀及其對大學生們學習、生活、健康等帶來的影響很值得探討。”樊教授正在講解今天的心理學課程。
李響和張亮亮坐在下麵,其中李響還非常認真地做了筆記。張亮亮覺得有點好笑。
一大早被拉到這種課堂來,張亮亮感覺莫名其妙。他覺得這種心理輔導課對自己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用途,自己是個心理完全健康的成年男子,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意誌,生活態度也算是積極向上,是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好青年,更何況自己沒有“網癮”。
“有專家說過,其實人的感情也是一種能源,是可以用盡的。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感情過多地傾注在那個虛擬的網絡世界中的話,那麼你可以傾注在現實生活中的感情也就相對減少了,所以這樣的沉迷於虛擬世界中是會影響到你的工作和學習的。所以大家應該分配好上網的時間,一定不要讓你在網絡上與人交流的時間超過你在現實生活中與人交流的時間。同時也不要因為網絡上那個虛擬出來的‘完美世界’而厭棄現實生活中不完美的世界。你應該學會正視生活中的每一點不足,從正麵找到原因,再從根本上把問題解決。”樊教授依舊滔滔不絕。
張亮亮聽得有些不耐煩,對著旁邊的李響說“:你叫我來聽這個有什麼用啊,我又不是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