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趙普,大宋風雲的總導演
趙普,字則平,出生於幽州薊縣(今北京)。北宋初期的傑出政治家,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謀士。他雖足智多謀卻不好讀書,後在宋太祖趙匡胤的勸告下,始讀《論語》,故有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他並不常出現於前台,而是輔助君主在幕後出謀劃策。然而,他參與製定的重要方針、政策,卻一直影響著宋朝的統治。
1
五代十國是五胡十六國後華夏大地再次被大分割的時期,藩鎮將領各自為戰,北方少數民族乘勢強大,百姓再次流離失所。到了後期,後周逐漸強大,占據中原腹地,意圖平定四方統一全國,於是史上最具豪俠氣質的帝王趙匡胤閃亮登場。
趙匡胤是天才的武術家,現今少林寺仍然有他所創的“太祖長拳”。趙匡胤不是簡單的武夫,十分有頭腦。他的父親趙弘殷是一員能征善戰的武將。父子二人在後周立下了赫赫功勳。但趙家當時還沒有取天下的想法。直到趙普的出現,趙家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
趙普在曆史上有兩種評價:一種是正麵的,說他輔助趙匡胤平定天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麵,使國家走向和平統一;一種是負麵的,說他玩弄權謀,不講德義,隻顧自身安危而放棄了仁義道德的準則。
沒有趙普精心布局,就不會有“陳橋兵變”,天下不知還要亂到幾時;沒有趙普提前謀劃,就不會有“杯酒釋兵權”,藩鎮割據的曆史仍將繼續,重武輕文的曆史不會由此轉彎;沒有趙普拿出“金匱之盟”,背負“燭影斧聲”疑案的宋太宗趙匡義就當不了合法皇帝。
趙普導演了曆史風雲並為大宋王朝定了基調,深刻影響了二百多年國運。因此,僅用道德標準去評判他是無益的,終其一生沒有大奸大惡之舉,不過是像漢代的陳平一樣在行為上亦正亦邪罷了。因而,要談智謀,趙普不能缺席。
2
趙普,字則平,公元922年生於幽州薊縣。據《趙韓王六世小譜》記載,趙普的曾祖父趙冀,當過三河令;祖父趙全寶,澶州司馬;父親趙迥,相州司馬,後遷居洛陽。可見,趙普出生在官吏之家。
洛陽當時是後周的地盤。後周繼承後漢基業,開國皇帝郭威把帝位傳給妻侄柴榮。柴榮雄才大略,不斷擴大統治地區,其疆域大概是今天的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蘇的長江以北地區,以開封為都城。
趙普出道時已年過三十。他開始是到將軍劉詞的帳下為從事。劉詞認為他有才能,就向樞密副使範質推薦了他。但範質沒有看出趙普有什麼才能,就說:當前戰事繁忙,你不如到前線效力吧。當時後周的武將中趙匡胤最牛,於是趙普就拿著推薦信到了殿前都虞侯兼嚴州刺史的趙匡胤軍中。
趙普雖也姓趙,但與趙匡胤並非同宗。不過,有範質的推薦加上趙普能說會道,趙匡胤給了他一個軍事判官的職務,實際上就是參謀。趙普通過觀察,覺得小他五歲的趙匡胤天資非凡,為人寬厚,部下將士都十分尊敬他,頓時產生了追隨趙匡胤的想法。
看來,辨識老板是所有智謀大師的基本功。智謀是一套“軟件”,沒有“硬件”的支撐就是空的。
公元956年春,趙匡胤與南唐軍隊交戰,奪下了滁州清流關,滁州破城在
望。趙匡胤整軍完畢已是半夜,部下就報他的父親——右廂都指揮、檢校司徒趙弘殷領著一支人馬到了城下。老爺子前來,趙匡胤當然高興,要開城門迎接。趙普卻及時提醒他:現在正是攻滁州的關鍵時期,夜間不明虛實,還是天亮後再迎老令公進城為好。趙匡胤怒道:那是我父親,能懷疑嗎?趙普不慌不忙地說:父親固然親,但國家法令規定夜間不能開城門,將軍不開城門,老令公不過是在城外宿營一夜,但您堅持法度、以國事為重的美名必將傳揚四方,皇帝知道後會更加信任您。
趙匡胤能成為功績直追秦皇漢武的皇帝,自然一點就透,當即上城對父親說:父子誠然是至親,但城門開關是國家的事情,請父親體諒孩兒。趙弘殷在戰爭中被射瞎了一隻眼睛,如今卻連兒子都“六親不認”,氣得大罵,但也隻能在城外紮營。畢竟五十八歲了,趙弘殷生氣加上身體染上風寒,第二天就病倒了。
之後,趙匡胤一鼓作氣攻下滁州,把父親安排進城修養。當時,趙匡胤抓獲了一百多名盜賊,下令就地正法。趙普卻認為,戰時軍隊做事難免有不詳細的地方,人死不能複生,應該詳加審問,區分有罪者、罪輕者和無辜者,按照法令處置,能讓皇帝和廣大軍民了解將軍是依法辦事的人,有利於提升將軍的聲望。趙匡胤認為很對,就重新審查,果然約一半是無辜的。
後周世宗柴榮得知趙匡胤夜間連親爹都不讓進城,而且對罪犯詳加審查,深為趙匡胤遵紀守法所感動,提升他為殿前都指揮使。但趙匡胤卻因為父親生病自己又要急著上戰場,很上火。這時趙普站出來說:將軍盡管引兵出征,屬下願意代您照料老令公。趙匡胤很感動,說:那就勞煩你了!
趙弘殷在滁州一病不起,趙普除了每天侍湯送藥,還安排人把趙匡胤的母親杜夫人、三弟趙匡義、四弟趙光美等接到滁州來讓他們團聚。趙匡胤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二,老大趙匡濟和老五趙光讚早死。這時,趙匡胤三十歲,趙匡義十八歲,趙光美十歲。
杜夫人到滁州後,認為趙普照顧趙殷弘十分盡心,雖親生子女,不過如此,於是問他祖籍。趙弘殷在病榻上說:凡是姓趙,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何必看近代的族譜呢?我看則平就是我們趙家人。這等於是承認趙普是同宗了。
當年七月,趙弘殷去世。在臨終前,趙弘殷對前來送終的趙匡胤說:則平已認祖歸宗,是咱趙家人,我兒當以兄長待之。於是在後來的私下場合,趙匡胤稱趙普為兄,稱趙普的妻子為嫂,當上皇帝後仍然如此。
之所以講這一段,是由於趙普起家於“生活秘書”,也為後來他敢於出麵證實杜太後讓他參與“金匱之盟”做了鋪墊。可見,與領導人的家人處好關係,也是獲得升遷的重要手段。當今很多領導身邊的秘書,把領導和家人侍候好了,自然比“外人”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為趙弘殷辦完喪事後,杜夫人向趙匡胤隆重推薦趙普,認為他辦事得力,可以為兒子分憂。於是,趙普被提升為掌書記(相當於現在的辦公室主任)。當然,提升這一職務也不全是杜夫人的指示,而是趙普確有智謀。趙匡胤曾與他交談天下大勢,認為他是一個奇才(《宋史?趙普傳》載“太祖嚐與語,奇
之”)。及至後來,趙匡胤登基,杜太後還是稱趙普為“趙書記”,並慰勞他說:“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可見杜太後沒把他當外人。
之後,趙普成了趙匡胤的首席高參,幫助趙匡胤屢屢獲勝,並在軍中樹立了威信。趙匡胤因功被柴榮任命為殿前都點檢,統率親衛,總領左右衛將軍、符寶郎、宿直將軍、左右振肅等官,實際上就是朝廷禁軍統領。
3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一代雄主柴榮去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皇後符氏升格為皇太後垂簾聽政,封範質、王溥為宰相,封趙匡胤為宋州(今河南省商丘)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仍兼殿前都檢點。
趙普在這個時候開始謀劃奪取政權。他先找到趙匡義,分析了當前的情勢,認為柴宗訓不可能支撐複雜的局麵,而後周後期的主要戰功都是趙匡胤的,在軍中的基礎已經很牢固了,不如取而代之。趙匡義當時二十二歲,並沒有什麼官職,當然希望二哥登上帝位,自己的前程一片光明。於是他問趙普:則平兄有何妙招?趙普說:你們是親兄弟,你去勸說你二哥才行。趙匡義就去找趙匡胤,策略地講了這個意思。趙匡胤是一位英雄,當即痛罵三弟:世宗皇帝對咱趙家恩重如山,怎麼可以欺侮人家孤兒寡母呢?為兄斷斷不做這種不仁不義之事,此事休要再提!
趙匡義挨了一頓訓斥,回來找趙普說:都是你亂講,二哥不幹,還罵了我一頓。趙普笑道:你還年輕啊,不懂,天下哪有不想當皇帝的人!如果讓你當皇帝,你幹不幹?趙匡義想了想說:如果有機會,當然會幹。趙普說:那就是了。你二哥性情豪爽,重情重義,所以才得到將士們的擁戴,但也怕人說三道四,才不敢明目張膽。
於是趙普和趙匡義找到了杜夫人,講了當時的情況,說柴家的孩子太小,時間長了必定讓人奪去江山,不如趁現在動手,免得刀兵四起生靈塗炭。杜夫人是個明白人,就說:你們的想法倒有幾分道理,不過老二性情如此,不便行事,還得靠你們兩個多想辦法。柴家孤兒寡母也不容易,就算要取代人家也不能動柴家人分毫,必須確保柴家的富貴,否則老身饒不了你們!趙普得了杜夫人的準信兒,就說:請杜夫人放心,咱們做事講良心,隻是為了天下蒼生,才不得已這樣做。
趙匡義跟著趙普出來後,問:則平兄,你到底有啥想法呀?趙普說:很簡單。說著在趙匡義的手心裏寫了一個“逼”字。趙匡義原本聰明,立馬笑道:太好了。於是二人不再找趙匡胤商議,而是分頭找趙匡胤手下的將領,探他們的口風。那些跟著趙匡胤打仗的將領們,誰不想當開國元勳?沒有一個反對的。於是,趙普和趙匡義讓他們暫時保密,待機會成熟時擁立趙匡胤登位。
公元960年春,趙普認為機會成熟了,就秘密聯絡北地的守將,上表稱契丹勾結北漢,趁皇帝登基未穩,起兵入侵後周的疆土。朝廷聞報,一片慌亂。由於趙普當年曾在範質手下做過事,就求見範質說:當此危難之際,朝廷必須集大軍北伐,打敗北方強虜後再平定南方。範質問:誰可以為帥?趙普說:當然是相爺您啊!您可千萬別錯過了建立不世功勳的好機會。範質當時為宰相,心想出兵打仗的事畢竟危險,還是在朝中安全,就說:我事情太多,還是請趙太尉出馬比較穩妥。
事實上,當時趙匡胤執掌禁軍,就算範質想帶兵出征也不可能。但趙普不直接提趙匡胤,而是讓範質自主選擇,反而去除了他的疑心。於是,趙匡胤接受柴宗訓的命令,統率十萬大軍北征。
這個時候,趙普開始四處活動。大軍剛離開開封,城內就傳出謠言:“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這是趙普在意識形態上做了宣傳,造成民間呼聲。趙匡胤何等雄傑?豈能不知趙普等人的動作?但他假裝不知,引兵到了離開封四十裏的陳橋驛駐紮下來。
其時,趙普、趙匡義已經同趙匡胤手下的主要將領溝通過了,於是各自的隊伍都緩慢前行,說要與主帥喝酒。趙匡胤性情豪爽,酒量驚人,就與部下兄弟在帥帳中豪飲,很快就醉倒在帥案後麵。這時,趙普、趙匡義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龍袍,讓大將高懷德給趙匡胤穿上,掩門出去,召集各軍將領開了個會,
說:現在我們擁立大帥為皇帝,你們有啥意見?這些將領先前都串通好了,都表示願意擁立新主。
趙匡胤這會兒不過是裝睡而已。聽到帳外吵嚷了半天,各路將領都沒有意
見,這才咳嗽了一聲。趙普和趙匡義推門而入,見趙匡胤打著哈欠、伸著懶腰慢慢站起身來,醉眼蒙矓地問:出了什麼事?趙普和趙匡義自然配合他演戲,上前扶著他出了帳門。火光照亮了趙匡胤的黃袍,他才裝作剛發現一樣,大驚失色地說:你們想幹什麼!這可是要殺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