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在軍

“音容宛在,永別難忘!音容宛在,永別難忘!音容宛在,永別難忘啊!”這連續三聲深情的呼喚,竟然出自一位失憶已近3年的百歲老人之口。奇跡發生在周恩來、鄧穎超早年的戰友、覺悟社最後一位在世社員管易文身上。覺悟社是五四運動時期由周恩來、鄧穎超等20個男女學生創辦的青年進步團體。當年他們做了50個號碼,以抓鬮的方式確定自己的代號,周恩來抓到的是“5號”,因此取諧音名為“伍豪”。從那以後,他多以此為筆名發表文章。1932年2月,國民黨特務還用“伍豪”這個筆名在上海《時報》、《新聞報》、《時事新聞》和《申報》上分別刊登了“伍豪脫黨啟事”,企圖達到汙蔑周恩來、瓦解共產黨的目的。“文革”當中,江青等人借此事發難,意圖陷害周恩來,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伍豪事件”。可見“伍豪”這個筆名的影響之大。鄧穎超抓到的是“1號”,取別名為“逸豪”;管易文是“18號”,別名為“石霸”。

采訪管老這件事發生在1995年10月3日,是我為紀念周總理誕辰100周年攝製的12集電視專題藝術片《百年恩來》開機當天,拍攝的第一個鏡頭。說起來要感謝天津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的李愛華副館長,是她為我提供了第一手信息,並親自帶我到北京管老的家,全程協助我進行了拍攝。就在此次采訪50多天後,重病中的管老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喪失了對人世間一切事物記憶的管易文老人,為什麼唯獨保留了對周恩來的思念?這是一個需要醫學界探討的問題。而我通過執導《百年恩來》,在兩年多時間裏采訪300多位各界人士之後,腦海裏浮現出一個清晰明白的答案:這是緣於周總理把所有的愛給了人民,中國人民為此深深地愛著他;周總理把人民的幸福與安危時刻裝在心頭,人們自然對他永遠銘記在心。正像一位小學女教師在觀看了《百年恩來》後對我所說的:“石碑可以倒塌,木雕可以腐朽,隻有人民心中的豐碑是永存的。”敬愛的周總理,就是一座鐫刻在中國人民心中的不朽豐碑。

通過拍攝《百年恩來》,對自己是一次次淨化靈魂的過程,也是我最珍貴的心路曆程和人生際遇。我曾以為,作為周總理的親屬,對伯伯、伯母還是有一定接觸和了解的,但在這次采訪拍攝後才真正感受到,恩來伯伯偉大的人格力量,他為我們民族的解放與振興所做的一切,我過去實在是了解得太少太少了!

繼《百年恩來》之後,2008年,我又擔任了紀念周總理誕辰110周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大型文藝晚會《你是這樣的人》總導演。相繼采訪了眾多對總理有濃厚情感的各界人士。加起來,有文字可據的內容已不下數百萬字。其中許多被采訪的人士業已故去,他們在世時發自肺腑的深情回憶、當時收集到的許多鮮為人知的珍貴史料,今天已成“絕響”。

為了紀念周總理誕辰115周年,感謝人民出版社的高度重視和精心策劃,感謝中央文獻研究室廖心文同誌的指導幫助,得以出版這本《你是這樣的人——回憶周恩來口述實錄》。正如上述,它是由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所構成的一本優秀讀物。書的題目《你是這樣的人》,源於《百年恩來》電視片的主題歌名。這首由宋小明作詞、三寶作曲、劉歡演唱的歌曲,已成為一首傳唱不衰的經典歌曲。歌詞中並沒有一個字提及周恩來,但是,隻要《你是這樣的人》的樂聲響起,人們就立刻想起周總理:

把所有的心裝進你心裏,

在你的胸前寫下,

你是這樣的人。

把所有的愛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訴說,

你是這樣的人。

把所有的傷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這樣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歸還世界,

人們在心裏呼喚,

你是這樣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問,

你就是這樣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問,

真情有多重,愛有多深!

正由於此,用《你是這樣的人》作為本書書名,十分貼切,再好不過。

親愛的讀者,相信你在讀過書中的一篇篇“實錄”之後,將會與我一樣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為我們曾經擁有這樣一位人民的好總理,為中華民族擁有這樣一份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周恩來精神,感到無比的自豪與欣慰!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