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降洪災(1 / 2)

乾隆四十一年初秋,蘇州天氣突變,瀑雨連續數日未停,蘇州境內多處積水為患,災情四起。

凇江河也因連日瀑雨,水位不斷劇增,最後在昆山段決堤了。

位於蘇州府東南麵的昆山縣,由於地勢較低,災情最為嚴重,全縣過半農田已被大水淹沒,不少村落也被大水圍困。加上淞江決堤,更是雪上加霜,附近村莊傾刻間幾乎被大水淹

沒,房舍坍塌無數。

昆山縣衙內,知縣何銘春正在緊急部署救災工作,由於淞江決堤,災情變得更加嚴重,情況更加危急。

何銘春決定出動縣衙所有人力,兵分兩路,一路由林捕頭帶領所有捕快分赴各災區,繼續救援被大水圍困人員。另一路即由他親自出動,帶領所有衙差雜役,趕赴淞江,動員附近百姓齊心協力把淞江決口堵上。

知縣大人親自冒雨趕來災區帶頭築堤堵決,附近村民都大為感動,紛紛前來參與。人越聚越多,人多自然力量大,經過眾人三天的苦戰,淞江決口終於給堵上了。而最令人興奮的是,連續下了二十多天的大雨也都漸漸的停了下來。

何銘春與眾衙役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剛進城,眼前的一幕不得不令他大為震驚,滿大街都是逃難的災民!

災情算是穩是了,可是更大的難題才剛剛開始。短短三天時間,昆山城內卻是麵目全非了!何銘春呆呆的望著滿大街的難民,此時他才體會到前所未有那種心力交瘁.力不從心的感覺。

“二夫人,大人回來了!”

何銘春剛踏進縣衙後院,一個丫鬟打扮的女孩就興衝衝的跑進西廂房報信

"老爺,你可回來了。"隨著話音

,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女子從屋內迎了出來。

何銘春娶有兩房夫人,大夫人陳氏入門十六年都未曾生育。年近中年的何銘春為延續何家香火,兩年前又娶了第二房夫人張氏,也就是這位挺著大肚子,將要臨盆的張玉梅。

張玉梅邊幫何銘春脫下鬥笠蓑衣

,邊絮叨叨:“你這身衣服全都濕透了,這幾天從未幹過吧,瞧你才沒幾天就瘦一大圈了,你還真以為你是銅皮鐵骨?換過衣服就好好休息吧。"

何銘春憂心忡忡的說:“看著城裏滿大街都是難民,叫我怎麼休息啊!

不用擔心我,我沒事,倒是你,就快臨盆了,你要照顧好自己。"

何銘春換過衣服後便與林捕頭走到街上,看著大街小巷全是難民,何銘春不禁眉頭緊鎖,步履沉重。

“大人,進城的難民一天比一天多

,再這樣下去昆山城就要人滿為患了

,要不要從現在起控製難民入城?"林捕頭先開口打破沉默。

“不行!”何銘春態度果斷,“今次洪災除了昆山城和兩三個小鎮外未受波及外,其餘地方無一幸免,隻是受損程度不同罷了。若非無家可歸,誰會願意背井離鄉逃難啊!再說,他們不逃進城來,又能去哪?”

“可是這麼多難民,我們該如何處置?”林捕頭一臉做無奈。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安置好他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這樣吧,你去找個空曠的地方多搭些竹棚,把他們集中安置起來,也好讓他們有個容身之所。”

“是!屬下立即去辦。”

蘇州知府衙門。知府大人王思齊與錢師爺正在翻閱蘇州轄內各地洪災奏報,當王思齊看到昆山知縣何銘春的奏報時,轉頭問錢師爺:“今次洪災是不是昆山縣最為嚴重?”

錢師爺點了點頭,“的確如此,淞江決堤,也屬昆山地段,今次洪災幾乎遍及整個昆山縣。據我所知,這幾天昆山城已湧入大量災民。”

“如此甚好!”王思齊滿臉的幸災樂禍,”這何銘春一副自命清高的樣子,自上任以來不但不能為本府所用

,還處處與本府作對,根本沒把本府放在眼內。去年還竟然潛越上司,偷偷往朝廷上奏折,參奏本府官商勾結,倒賣私鹽。幸好奏折被和大人攔截,不然還不知惹來多大的麻煩,此人不除,後患無窮。還好老天爺幫了我個大忙,如今正好借助天災除掉這個禍害。”

“大人已經想到辦法對付何銘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