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近年來,我國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已成為旅遊業發展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新亮點,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的途徑。以“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屋、幹農家活、享農家樂、購農家品”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旅遊,因其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的結合,價位適中的住宿設施,地方特色餐飲及農家主人的親切服務,成為現代都市人新興的旅遊方式。

假期裏,到鄉村去,呼吸清新的空氣、觀賞秀美的景色,遠離城市的喧囂,這已成為都市人的新時尚。工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物質享受的同時,也使城市失去人類不可缺少的自然環境。以農家樂為主要代表的鄉村旅遊,正是在人們意識到環境的惡化將使人類失去棲息地之後,成為城裏人青睞、追求的新方向。農家樂作為一種回歸田園、體驗民俗、感受農家的旅遊方式,凸現了現代農業旅遊:自然、淳樸、寧靜的主題,滿足了人們走出城市、親近自然的心理。它利用鄉村自然景觀資源和現有的生活和生產資料服務於遊客,成為農業的有效補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四川是中國農家樂的發源地。目前全省已有農家樂2萬多家,農家樂已逐步向規範化、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成為一項新興旅遊產業,並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中國農家樂發源地”的榮譽。成都近郊以“農家樂”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無論在發展水平、規模、經濟總量增長以及發展方向等方麵都居於全國領先地位。如今,四川的農家樂已經形成了平壩、丘陵、山地梯次發展,以賞花、品果、園藝和茶竹文化、鄉村美食為特色的規模發展態勢。農家樂,詮釋了四川人樂觀、和諧的人生態度。

繼2006年“中國鄉村遊”、2007年“中國和諧城鄉遊”之後,在國家的大力扶持和宣傳下,鄉村旅遊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親近自然、有特色和魅力的農家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在商機誘惑之下,大量資金投入到農家樂的經營中,眾多農民紛紛加入。但在火熱的背後,一些問題開始出現。一是因為受信息、眼界等因素的製約,一些地方農家樂的經營互相模仿、千篇一律、彼此壓價、惡性競爭,並出現拉客、宰客現象,不僅破壞旅遊軟環境,而且極低的利潤使一些小規模的農家樂瀕臨倒閉。二是部分農家樂接待能力跟不上、管理不當、衛生條件差,使農家樂旅遊成為“一次性消費”。與之相反,一些農家樂則過分都市化,吃的是清一色的飯菜,住的是精美裝潢的賓館,淡了鄉村野趣,不能引起城裏人的興趣。三是經營者中有的不懂得食品安全、食品營養、食品衛生知識,有的不懂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體健康安全和消費心理方麵的常識,有的不熟悉食品製作、娛樂開發、住宿安排、服務禮儀方麵的技巧,導致經營中出現屢屢失誤,使自己處於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農家樂經營必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編寫的。這是一本以農家樂為經營方式、以廣大農民為經營主體的鄉村旅遊經營普及讀本。本書作者較長時期參與農家樂經營者的培訓工作,接觸了大量的農民朋友。長期的交流使作者認識到,在農家樂經營中,部分經營者從理念到行為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遊客們需要什麼?為什麼有這些不同於我們的需要?我用什麼產品和服務去滿足他(她)們?怎樣去滿足?等。這些問題困惑著經營者們。我們衷心地希望此書能為經營農家樂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幫助,幫助其理清思路,規範行為,特色經營,科學管理,讓農家樂成為農民的聚寶盆。

本書的突出特點是:實用性強,分析問題深入淺出,語言表達通俗易懂,更有詳實生動的案例。本書為廣大讀者詳細介紹了經營農家樂需要掌握的方方麵麵的知識和技能,有些地方還爭取達到“手把手”傳授的效果。

本書的編寫小組由蔡小於任主編,各章的具體分工如下:前言、第一章、第二章,蔡小於;第三章,鄧湘南;第四章,王波、蔡小於;第五章,鄧湘南、蔡小於;第六章、第十一章,李兆敏;第七章、第八章,王波;第九章,張箏;第十章,張箏、蔡小於。統稿和定稿由蔡小於完成。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閱和吸收了國內外關於鄉村旅遊研究的相關論著和文獻資料,部分資料圖片選自網絡,在此謹對原作者致以誠摯的感謝。由於時間倉促,筆者雖然力圖在各方麵作全麵的闡述,但也難以達到十分圓滿的效果。書中不盡如人意和有待商榷之處,懇請社會各界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