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月光如銀,灑在寂靜的村莊上,給這片剛剛經曆過風雨的土地披上了一層柔和的光輝。郭三彪站在王靈兒的墓前,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哀思與不舍。他親手為靈兒堆砌了這座簡樸卻莊重的墳墓,每一鏟土都仿佛承載著他沉甸甸的思念。墓碑上,他刻下了“愛妻王靈兒之墓”幾個大字,字跡雖顯粗糙,卻飽含深情。
安葬完靈兒後,郭三彪轉身走向王鐵槍所在的簡陋小屋。王鐵槍,這位與他並肩作戰的兄弟,此刻正躺在簡陋的木床上,臉色蒼白,身體虛弱。戰鬥中的傷痛讓他難以入眠,但更多的是失去靈兒的痛苦與絕望。郭三彪輕輕地將王鐵槍扶好,讓他躺得更舒服些,並細心地為他蓋好被子。
“鐵槍兄,你好好休息,我會為你和靈兒討回公道的。”郭三彪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然而,當郭三彪想要去找燕軍算賬時,卻發現自己麵臨著一個難題——他不知道燕軍此刻身在何處。戰鬥結束後,燕軍仿佛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一片狼藉和無數村民的哀嚎。
就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郭三彪獨自站在小屋外,月光灑在他堅毅的臉龐上,映照出他眼中閃爍的複雜情緒——既有對未知的憂慮,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的決絕。四周靜悄悄的,隻有遠處偶爾傳來的幾聲夜鳥啼鳴打破了這片刻的寧靜。
突然,一陣急促而沉重的腳步聲打破了村莊的沉寂。郭三彪立刻警覺起來,他緊握雙拳,目光如炬,緊盯著聲音傳來的方向。隻見一隊殘破的兵馬緩緩進入村莊,他們的盔甲破損不堪,武器也顯得頗為狼狽,顯然經曆了一場慘烈的戰鬥。
隊伍為首的是一位年輕的男子,他身材挺拔,麵容英俊,眉宇間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氣質。盡管身上穿著梁國的將軍甲,但那甲胄已沾滿了泥土與血跡,顯得髒兮兮的,與他原本應有的英武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他的眼神中既有疲憊也有堅定,仿佛即便身處絕境,也未曾放棄過希望與信念。
這位將軍的出現讓郭三彪感到既驚訝又疑惑。他心中暗自思量:這些兵馬從何而來?為何會如此狼狽地出現在這裏?而這位年輕的將軍,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和目的?
隨著隊伍的靠近,郭三彪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他們身上的疲憊與傷痛。有的人身上帶著明顯的傷口,有的人則步履蹣跚,顯然已經筋疲力盡。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保持著整齊的隊形,沒有絲毫的鬆懈與混亂。
郭三彪沒有立刻上前詢問,而是靜靜地站在原地,用目光審視著這支隊伍。他明白,在這樣的時刻,任何輕舉妄動都可能引發不必要的誤會與衝突。他必須保持冷靜與謹慎,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行動。
就在這時,那位年輕的將軍似乎也注意到了郭三彪的存在。他停下腳步,目光如炬地望向郭三彪,仿佛要從他的眼神中讀出些什麼。兩人就這樣對視了片刻,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又微妙的氣氛。
最終,還是那位將軍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緩緩走上前來,聲音雖略顯沙啞,但依舊中氣十足:“這位壯士,我等乃梁國殘軍,曆經苦戰方得脫困。不知此地是否安全?能否容我等稍作休整?”
郭三彪一聽是梁軍,心中頓時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本是梁國人,可是梁軍卻沒有保護好青山村。可是看著眼前的殘軍他又沒有多想。
他迅速上前幾步,用力拍了拍楊焰昭的肩膀,眼中閃爍著敬佩與同情:“原來是我們大梁國的英雄,快請進村,這裏雖簡陋,但足以讓你們暫時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