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曆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它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也是這一理論的基本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黨的基本路線立論的基礎是確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深刻地反映了社會主義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本質,體現了它的發展規律,是一個重點突出而有完整統一的有機整體。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個思想體係中,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是相輔相成、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最高層次的,“兩個基本點”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中國的社會主義能否站得住,能否順利向前發展,它的優越性能否發揮,歸根到底要看中國的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如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要從現階段我國生產力水平低,發展不均衡的實際出發,始終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國民經濟搞上去,讓人民共同富裕起來,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這才是真正的搞社會主義。黨的基本路線在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重點的同時,又規定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是孤立的,要真正實現這一中心的要求,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否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會落空。兩個基本點也不能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而且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它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根本保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主要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它絕不是抽象、空洞地演繹和宣傳社會主義的理論原則,而是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武裝全黨,教育群眾。隻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證經濟建設發展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才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才能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證。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它給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不斷地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社會主義國家舍此就不能富強起來。堅持改革開放,就能夠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能夠充分“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隻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製,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離開了兩個基本點,經濟建設就失去了保證和動力,就會走偏方向。因此,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政策,二者缺一不可。總之,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一個完整統一的科學體係,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它是依據對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實際的正確認識製定的,因而它對於指導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
(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就能夠使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能夠為社會主義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建立強大的物質基礎
社會主義之所以成為人們追求的理想,就在於它要“使全體勞動者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①如果達不到這一點,社會主義就將失去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凝聚力,貧窮落後的社會主義是不會有旺盛的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消滅剝削,要在世界範圍內取代資本主義並最終過渡到共產主義,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而這種物質基礎的建立,有賴於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但是,就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正是在生產力相對落後、經濟還不發達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的。黨的基本路線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把經濟建設放在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位置,強調要通過改革開放,為我國開辟一條強國富民之路,這無疑將極大調動億萬群眾的社會主義熱情和創造精神,形成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力量。從世界範圍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始終如一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把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好,這將為中國社會主義取得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勝利提供必要的保證,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我們就能使社會主義不斷地發展壯大,走向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