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諾貝爾獎一直是中國人苦苦追尋的科學獎項,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裏,從來沒有一個中國國籍的科技人員登上瑞典的領獎台,可是卻有很多華裔的科學家成功的從諾貝爾獎委員會那裏得到這項榮譽。

他們在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後,並沒有忘了生他們、養他們的土地,每次攜著榮譽歸來的時候,總是會告訴國內的莘莘學子,以及那些為夢想奮鬥的人們:“趁著年輕,去努力拚搏吧,隻有這樣,才不會讓自己的生命留下遺憾。”

崔琦繼楊振寧、李正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後,第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在他獲得諾貝爾獎之後,著名的主持人楊瀾曾經采訪過他一次。崔琦告訴楊瀾,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祖籍是河南,在12歲之前,自己都沒怎麼見過大世麵。13歲的時候才第一次來到北京。如今,雖然身處美國,可是對那片故土卻熱切的思念著。楊瀾聽了後,讚譽崔琦的父母有著卓越的眼光,早早就讓他踏上了求學的道路。

采訪進行到這裏的時候,楊瀾問:“如果那年,父母不讓你出去讀書,你怎麼辦。”顯而易見,這是一個官方的問題,崔琦也可以選擇說一些和冠冕堂皇的話,比如父母不讓我出來,我就不回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等等。可是崔琦並不是這麼說的,他說:“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

采訪進行到這裏到時候,現場的氣氛陡然間凝重了起來。崔琦年少裏離開祖國,在他最年輕的時候,父母卻因為挨餓吃不到東西,而再也沒有見到自己。對於崔琦來說,這真是一個莫大的遺憾,可是,這個遺憾他永遠也無法彌補上了。他希望,年輕人們不要步自己的後塵,等到一切發生了,再去後悔。

除了親情之外,世上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追尋,比如夢想、比如愛情、比如事業和成功。它們無一例外的需要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苦苦追尋。達芬奇曾經說過:“趁年輕少壯去探求知識吧!它將彌補老年帶來的虧損。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養料,所以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年老時才不致空虛。”

是啊,我們還年輕,我們有著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又如同中午熾烈的陽光,總是希望將自己的光和熱毫無保留的散發出來。可是,我們卻很少將自己的精力花費在正確的事情上。我們通宵包夜,在遊戲中實現那些虛擬的夢想,卻沒有時間為真正的夢想努力;我們去球場上揮汗如雨,對擊敗別人樂此不疲,卻沒有時間陪伴叫家人。我們總是有著這樣的理由、那樣的借口,可是到最後幡然醒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早已不年輕了。那些原本該做的事,還沒有去做夠一件,於是,空留下一身的遺憾。

在這本書裏,我們精選了一百多個故事,從不同的側麵講述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趁年輕,不要讓生命留下遺憾。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擁有太多的美好事物,隻是我們自己不曾關注或在意過。實際上,我們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全心的擁有、愛護它們,刻苦、努力的實現它們,隻有那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綻放出光芒。希望讀者朋友們在讀完這些故事之後,能有所領悟,在放下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找到了自己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