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也不和他計較,自己選的人,就在再笨也是自己的:“走,我們去見高伯伯,他肯定等的急了”
*
高丞相這邊,可算得上是心急如焚了,可偏生這景和來的還慢,幾乎是度日如年。
一旁的高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深知這位在朝中威震四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私下裏卻是個深深掛念兒孫、情感細膩的老人。
為了一點的消息,二話不說就從京城到了揚江城,倒不是說他不願意跟著來,而是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時候要是沒能找到人,他怕爺爺身子受不住。
心裏抱怨的話偏生還一點也不能說,就盯著他爺爺手裏的畫卷。
終於,期待已久的身影出現在廳堂門口,景和帶著裏達噠步入,一眼便望見了端坐在上首的高丞相與一旁的高岑。
麵對這位比父親更為威嚴卻同樣慈愛的長輩,景和不敢有絲毫懈怠,上前恭敬地行禮:“高伯伯,景和來遲了,請您恕罪。
高丞相也是許久沒見這姑娘,心中也是歡喜的,拉著景和就坐到了自己身邊,仔細端詳發現半年未見、她似乎更加清瘦了些。
“半年沒見,景和你可是瘦了不少”
這話是說的給一邊的裏達噠聽的,責怪這人沒將人照顧好,這二人能跑了這大半年的,還真的就是石王爺故意的。
高丞相自然也是知道的,不過他是反對的那些人。
對於石王爺放任景和和這不知道誰生的異族男子私奔是生氣的,可這勸說的話是如何也說不出來,沒什麼別的原因,隻是他沒這個資格。
裏達噠自然是滿臉的不服氣,要不是他們不答應他和景和的事情,他們兩個人也用不著從流浪在外,也就是這兩個月才安頓下來,冷哼一聲,管他什麼丞相,要不是景和不答應,他早帶著人跑了。
一邊的高岑不說話,默默地瞧著這二人,景和雖然大他幾歲,但石王府同高家的關係不錯,幼時幾個孩子也是一起玩著長大的。
這個景和的跟屁蟲,裏達噠是後頭加入進來的,他當時便不理解為何景和要同一個嬤嬤撿來的孩子玩的這樣要好,這人身份上姑且不說什麼了,還是個頭腦簡單的,老是鬧出些笑話來,京城裏不少的人因為景和要帶著這個拖油瓶,而不願意同她一起玩的。
他倒不是因為裏達噠的緣故不和景和一起,而是景和到了十六之時,石王爺開始不讓景和出門拋頭露麵了,而且家中的長輩也開始教導,男女授受不親,這關係自然就慢慢的淡了。
再次聽到景和的消息,就是從爺爺的嘴裏知曉了她被人帶著私奔了,高岑是如何也想不到景和竟然原因放棄了郡主的身份,而跟著個來曆不明的人私奔了,還消化了好一陣。
現在在這裏瞧見了人,確實如爺爺說的,景和她瘦了不少,小時候她臉頰上的肉捏著軟乎乎的,現在瞧著淵寂沒有了。
不過,自小一起長大的交情,他倒是能看出景和現在是高興的,並沒有因為私奔,沒有了石王府的好日子而後悔。
她既然自己不後悔,那別人也沒有指責的資格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