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聚焦一點,一次隻做一件事(2 / 2)

我們來看看孟喬波的創業路!14歲時,她因家境貧寒而輟學,為了能讓自己有口飯吃,她在小鎮上置了張小桌,賣起了一毛錢一杯的茶水。17歲時,同行大多因賣茶收入低又煩瑣而另謀出路了。可她不想半途而廢,但那時,已經沒有人喝一毛錢一杯的茶水了,礦泉水成了茶水的替代品。於是,她又想到了賣益陽當地傳統的風味擂茶。擂茶製作起來很麻煩,要加中草藥和許多配料,要細細研磨。剛開始,她的生意冷冷清清。後來,她又使用比旁人大了一圈的碗,一碗可以賣3至5元。隨後,她配製出多種不口味的擂茶,讓每一碗茶都能喝出獨特的風味。不久,她的生意就做得比別人都紅火了。

3年過去了,她仍在堅持賣茶。不同的是,她已經站穩了長沙,並有了間小店麵。後來她如法炮製,在其他城市也開起了茶莊分店,還是一樣的經營模式。

孟喬波說:“我隻是個賣茶的,也永遠是賣茶的,我一定會一條路走到底。若幹年後,你會發現本來習慣於喝咖啡的國度裏,也會有洋溢著茶葉清香的茶莊出現,那也許就是我開的!我的成功沒有秘訣,隻不過比別人多了點耐心!”

一個人能如此執著地做一件小事長達20多年,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欽佩和敬畏,更何況是賣茶水這樣的小事。相反,我們身邊有太多的投資者,因為一時挫折而中途放棄,與成功擦肩而過。

為什麼會有如此懸殊的兩種結果呢?沒有一條路走到底的耐心和魄力應該是最佳答案!因為,真正的成功,應該是魄力與耐心的結晶。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存在的問題,我們都希望能馬上看到成功,而無法忍受長期工作而看不到成果,為此我們不停地轉換目標,卻在不停地轉換中喪失掉了大多數的精力。我們沒有認識到專心與毅力才會看到好的結果。

一次隻專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並積極地希望它成功,這樣我們就不會感到精疲力竭。不要讓我們的思維轉到別的事情、別的需要或別的想法上去,專心於我們正在做的事。選擇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邊。做得少一點,做得好一點,我們就會得到更多的收獲。

專心致誌,集中突破

拉馬克1744年生於法國畢加底,拉馬克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後當個牧師,由於德法戰爭爆發,拉馬克當了兵。後來,拉馬克在銀行裏找到了工作,想當個金融家。他的一位哥哥勸他當醫生,拉馬克學醫四年,可是對醫學沒有多大興趣。他接觸了很多行業,但是都沒有建樹。24歲的拉馬克喜歡上了植物,他決心幹好這一行。從此,拉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係統地研究了植物學,寫出了名著《法國植物誌》。拉馬克35歲時,當上了法國植物標本館的管理員,又花了15年,研究植物學。

當拉馬克50歲的時候,開始研究動物學。此後,他為動物學費了35年時間。也就是說,拉馬克從24歲起,用26年的時間研究植物學,35年的時間研究動物學,成了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他最早提出了生物進化論。

古往今來,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像找準了目標的拉馬克一樣,把時間全部集中在一個目標上,專心致誌,集中突破,這就是他們成功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在夏天,即使太陽的溫度再高,也很難將一張紙給點燃。但是,如果用一麵凸透鏡,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做到這一點。通過調整放大鏡與紙張間的距離,把所有的光線聚於一點,經過一段時間,紙就會燃燒起來。其實,人生也是如此。當一個人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特定的目標上時,就能夠很輕易地取得成功,達成自己所設定的人生目標。

成功學專家認為,聚焦可以分級進行,焦點可以逐步縮小,亦可反向放大。初學者,眼界宜寬,基礎宜實,焦點宜小。善聚焦者,也善移焦,一旦認準,則全力以赴,突破一點,取得經驗,觸類旁通,全局皆活。聚焦實際上就是將精力、才華聚焦在攻擊目標上。隻要你認準了目標,始終如一,並深信這個目標適合你,並把全部精力傾注在你某一方麵的才能上,並給它不斷地積累、加碼,那麼你就能排除萬難,收獲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