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善達克沙地藍旗榆屬植物及其在退化生態係統恢複過程中的作用
是溫帶落葉闊葉植物,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是森林中常見的樹種之一,在城市綠化時也經常使用榆樹。本文綜述了有關榆屬植物種源、分類、生理特性、造林、病蟲害防治以及新品種選育等方麵的研究最新進展情況,並對我國渾善達克沙地特有的藍旗榆作了介紹,同時闡述了藍旗榆在沙地生態係統恢複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應用價值。
關鍵詞:榆樹;藍旗榆;種源;分類;生理特性;病害;蟲害;育種榆屬是溫帶落葉闊葉植物,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是溫帶森林中常見的樹種,在城市綠化時也經常使用榆樹。對榆屬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種源、分類、生理特性、造林、病蟲害防治以及遺傳育種學等方麵,而專門對藍旗榆的研究相對較少。有關榆屬植物的研究進展情況綜述如下:
1.榆樹起源與分布
榆樹廣泛地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榆樹有極強的抗寒能力,在俄國西北部的河附近有榆樹生存;榆樹也能適應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我國海南省有兩種樹存在。
利用植物孢粉化石的研究發現,大約在地質年代第三紀時地球上就有榆樹存在報道,英國在曆史上主要的森林為闊葉林,榆樹是其中主要的樹種之一。發現,隨著氣候的變化,大約在9000年前蘇聯就出現榆屬植物。根據榆樹化石的研究發現,在最大冰河期榆樹在美國內陸地區廣為分布;丹麥森林中榆樹的比例就相當。
2.榆樹種源與分類傅立國
1979、1980對我國的榆屬植物進行了較係統的研究,分析了我國榆屬植物的種類、分布以及在當時的研究進展;研究了利用榆樹葉片表皮細胞進行榆屬植物分類的可行性。聶紹荃等發現了我國東北榆屬植物的兩個新變種一個新種是哈爾濱。
利用同種異型酶的電泳分析方法對英國的榆樹進行係統分類,對英國榆樹種源研究進行了係統的研究,利用隻從方法對英國的榆樹進行了係統分類,介紹了利用同工酶基因標記進行西班牙本地和異地榆樹種鑒定和分類的方法。
3.榆樹的蟲害
國內關於榆樹蟲害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世紀80年代。報道了寄生在西班牙南部森林土壤和榆樹根係的線蟲及其與土壤環境的關係。發現日本的榆樹上有一種葉蜂,在榆樹的背麵啃食葉片,對榆樹非常有害。對於發生蟲害後榆樹自身所產生的生理變化,等1997、2000認為榆樹葉片遭受損傷後,昆蟲產在葉片上的輸卵管的分泌物能誘導榆樹發出化學信號,吸引天敵前來產卵,對消滅害蟲是有利的;發現榆樹在受到蚜蟲危害後,會引起榆樹葉片中氧化酶活性的變化,不同的蚜蟲種類以及蚜蟲密度對蟲癭的類型和數量的影響存在顯著的差異。
4.榆樹的病害和遺傳改良
從目前報道的情況來看,榆樹主要有兩種病害:一種是荷蘭榆樹病,是由榆樹皮甲蟲傳播的真菌疾病。真菌侵人到樹木的輸水導管中後,真菌孢子會通過樹汁的流動而擴散。這種真菌能分泌有毒物質且具有阻塞作用,因而使榆樹樹枝枯萎,最後導致榆樹死亡;其寄主具有專一性,對周圍其他的樹種危害較小巧等,2000。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荷蘭榆樹病先後從荷蘭傳到了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毀掉了數以百萬計的榆樹,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999,因此國外學者對荷蘭榆樹病的病原菌、發病症狀和規律、抗病樹種的選育展開了多方麵的研究等。分析了榆樹的死亡原因以及荷蘭對榆樹的危害,而它相關的報道則未見到。報道了用細胞懸浮培養的方法鑒定榆樹抗荷蘭榆樹病能力的方法。對榆樹黃疸病的症狀、危害以及分子鑒定方法做了研究。
為了更好地利用榆樹的種質資源,提高榆樹的抗病能力,自本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在白榆的種源選擇和品種改良方麵進行了較多的研究,醉翁榆、花藥、子房離體組織培養誘導單倍體無融合生殖;景新明等研究了超幹的榆樹種子在加速老化過程中活力變化與染色體變異;成小龍等年研究了白榆生活精細胞的提取和保存方法;但國內在榆樹新品種選育方麵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應用轉基因方法培育榆樹新品種方麵的研究較多等研究了榆樹組織培養過程中愈傷組織對抗生素與激素的生理效應;研究了榆樹葉片組織培養過程中生根能力與生長調節劑的用法和用量的關係,並評價了其在西伯利亞榆轉基因和細胞選擇研究中的應用;研究了榆樹形成層組織培養過程中葡萄糖、糖以及作用;研究了四種氨基酸配糖抗生素對利亞榆樹葉片培養體發根能力的影響及其在轉基因工作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