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中日對決白江口(1 / 3)

鬼室福信之死

鬼室福信原本就對扶餘豐厭惡之極,當扶餘豐從避城狼狽逃回周留城後,鬼室福信對其厭惡已經溢於言表。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扶餘豐的盲目遷都到底損失了多少人馬,但一定不少。日本人在這一點上和鬼室福信站到了一邊,一次軍事會議上,鬼室福信不分場合地批評扶餘豐任性自私,這讓扶餘豐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

大概是見到日本人也支持自己,鬼室福信的膽子大了起來,他決定幹掉扶餘豐,自己來掌控全局,再往遠點說,就是掌握百濟的命運。

幹掉扶餘豐,等於幹掉了百濟的國王,這並非是一件小事。鬼室福信曾試探過日本人的態度。日本人的態度很曖昧,但鬼室福信去試探手下那些將軍們的態度時,這些將軍們的態度卻異常的明朗:我們永遠站在您這一邊。

鬼室福信開始了殺掉扶餘豐的計劃,正是由於它不是一件小事,而且有日本人纏繞其中,所以絕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發動兵變來對付扶餘豐。最後的辦法就是,把扶餘豐引誘到自己的軍營裏,然後迅速的殺掉。

當他在暗地裏籌劃的時候,扶餘豐也在籌劃。和鬼室福信的計劃異曲同工,扶餘豐的計劃也是把鬼室福信引誘到自己的宮中來,事先埋伏好搏擊高手,將鬼室福信捉住後,就地處決。

鬼室福信最先出手:他說他生病了,而且極為嚴重。

扶餘豐也出手:我準備去慰問你。

鬼室福信心花怒放,他再一次確定扶餘豐是個酒囊飯袋。很多人在評價別人時,往往都有釣魚心態。這種心態說的是,隨我們願的人(上鉤)就是我們固定思維中的那個人。但是,當我們這樣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忽略了他在其他方麵的智慧。比如扶餘豐,在鬼室福信眼中,他一直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可那是在戰爭中,如果到政治場中來,扶餘豐就是個天才。

扶餘豐說要去看鬼室福信,並且把消息散播開來,這是在麻痹鬼室福信。實際上,他已經派人把鬼室福信的埋伏和其所在軍營的護衛隊統統解決,然後換上了自己的人。

這一切都在悄無聲息中進行,鬼室福信沒有絲毫的察覺。那天早上,扶餘豐帶著幾名膀大腰圓的護衛走進了鬼室福信的軍營,鬼室福信命令護衛放他們進來,實際上,此時即使他命令不要讓扶餘豐的護衛進來,也已無效了。

二人一見麵,鬼室福信坐在床上,容光煥發,沒有一點病夫的神態。扶餘豐笑了,鬼室福信也笑了。二人都是皮笑肉不笑,笑了一會,同時繃起臉,大喝一聲:拿下。

意料之中的,被拿下的是鬼室福信,扶餘豐成了勝利者。

扶餘豐捉住鬼室福信後,突然改變了主意,原來的計劃是偷偷把鬼室福信殺掉,但當鬼室福信成了其囊中之物後,他眼珠子轉了轉,要當著全複國軍的麵處斬鬼室福信,按他那可憐的智慧所指引的,這可以做到殺一儆百,震懾鬼室福信的舊部。

為了折磨鬼室福信,扶餘豐命人用皮繩穿透了鬼室福信的手掌,鬼室福信破口大罵,但髒話不是武器,一代英豪鬼室福信在周留城的空地上被處斬了。

鬼室福信的死,讓百濟複國軍幾個月來壓抑的情緒變異成了恐慌和焦躁,這是扶餘豐和日本人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此時,日本的第二批遠征軍已經登陸朝鮮半島,正在半島南部掃蕩新羅在百濟的勢力。

扶餘豐深感周留城空氣的異樣,特別擔心唐羅聯軍會趁此機會進攻周留城,所以派了一支部隊去聯係日本,要他們趕緊出兵來保衛自己。

但他派出去的部隊黴運當頭,遇到了前來增援的唐王朝孫仁師的部隊,就此全軍覆沒。

孫仁師在眾星閃耀的大唐軍界將領中默默無聞,雖然他的官職很高,但在對外戰爭中,他很少露麵。劉仁軌攻破真峴城後,中國皇帝李治信心爆滿,認為可在短時間內一舉掃滅百濟殘餘勢力,所以就派了孫仁師帶領七千人前往百濟。

孫仁師來百濟和當初劉仁軌來百濟截然不同,劉仁軌來百濟走的路線是自熊津城以北繞經黨項城進入新羅境內,然後南下至三年山城(韓國忠清北道報恩郡報恩邑漁岩裏山)後,再往西就進入中國駐百濟的根據地熊津城。但孫仁師來的時候,熊津江(錦江)水路通往熊津城的要道加林城被百濟複國軍控製了。所以,孫仁師來百濟像是走迷宮一樣,轉彎抹角,終於在熊津江(錦江)入海口以南強行登陸,登陸後不久就遇到了扶餘豐那支去尋找援軍的部隊,然後將他們一舉殲滅。

663年陰曆八月,孫仁師的七千人精銳來到泗泚城,和劉仁軌的駐守部隊,還有新羅金法敏的軍隊成功會師,唐羅聯軍的將軍們製定了大反攻計劃。

此時的朝鮮半島百濟淪陷區內,可謂是人才濟濟。唐軍方麵最有實力的將領有劉仁願、劉仁軌、孫仁師,還有劉德敏、杜爽以及那個投降了唐軍的百濟前太子扶餘隆。其中劉德敏尤其值得關注,他是三朝老將,曾在中國大西北建下赫赫戰功,和李世民在遼東戰場上並肩作戰過,在來百濟前,他剛從高句麗戰場上下來,未有片刻休息,就馬不停蹄地趕到了百濟。

除了這幾位出色的將軍外,還有一位皇親,此人就是李治的表兄弟柴哲威。柴哲威雖然是皇親,但絲毫沒有富貴驕人之態,曾在唐朝抵禦西北突厥的戰爭中閃亮光芒。他在百濟的出現,足可以看出李治對百濟戰場的重視。

唐羅聯軍的兵力此時也是自蘇定方走後,百濟戰場上最大的一次集結,唐軍陸軍和海軍共為兩萬七千人,新羅王金法敏的兵力是一萬人,二者相加,至少有三萬七千人。

百濟複國軍方麵的兵力大概有兩萬人,但這兩萬人都是臨時湊集起來,戰鬥力很差。真正能和唐羅聯軍抗衡的是日本援助軍,總計約四萬九千人。不過這四萬九千人,隻有第一批,也就是扶餘豐的日本衛隊五千人在周留城——豆良伊城(百濟複國軍和日本臨時建築的軍事據點)一線。也就是說,如果唐羅聯軍隊對周留城發動總攻,雙方的兵力旗鼓相當,不相上下。

但是,劉仁軌方麵必須要小心,因為日本的主力援軍雖然不在周留城,可他們的確在百濟,一不小心,就會碰上他們,到時候,必然是一場勝負未卜的血戰。

還據說,日本的第四批援助軍正在趕來。

戰,在白江口

據說在唐羅聯軍最高軍事會議上,有人建議先攻打加林城,這種建議很有實際意義。加林城是百濟的水陸要衝之城,也是百濟複國軍的重要據點,拿下它,就等於切斷了百濟喘氣的咽喉。

劉仁軌卻有不同意見:兵法講究避實就虛,加林城險固,急攻則傷亡太大,緩攻則夜長夢多。我們應該先攻周留城,那裏是敵人的老巢,大家夥都在那裏,是敵人的心髒城,攻克了它,其他城可順勢而下。

所有人都認為劉仁軌分析得很有道理,所以663年陰曆七月下旬,唐羅聯軍開始了水陸聯軍直取周留城的軍事行動。與此同時,日本遠征軍的第四批軍隊,也就是廬原君臣所率領的一萬人乘坐戰艦從白江入海口逆流而上來到了戰爭即將爆發的地點——白江村流域。

按照原定計劃,第四批日本軍隊會前往豆良伊城,與正在那裏等待他們的扶餘豐會師,然後聯合正在百濟南部掃蕩新羅軍的第三批日本軍隊彙合,共同發起對唐羅聯軍的反攻。但是,扶餘豐並沒有等到第四批日本軍隊,等來的卻是唐羅聯軍的陸軍。

唐羅聯軍陸軍八月十三日抵達豆良尹城下,放眼向海上望去,能望到密密麻麻的船隻,那正是日本第四批遠征軍的艦隊,他們就停泊在白江口邊上。在岸上,百濟精銳騎兵護衛著,旌旗招展,萬馬奔騰。

最先動手的是新羅騎兵。八月十七日,金法敏下令對岸上的百濟騎兵發起總衝鋒,百濟騎兵匆忙應戰,即使旁邊就是江河,也無法洗滌騎兵的戰馬踐踏起的飛揚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