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料記載的,中國和日本之間發生的戰爭共有五次:白江口海戰(唐朝)、征日戰爭(元朝)、抗倭援朝(明朝)、甲午海戰(清朝)、抗日戰爭(民國)。這五次戰爭中,元王朝的征日戰爭全麵慘敗,甲午海戰全軍覆沒,至於抗日戰爭,傷亡之慘重,破壞之巨大,就不用多提了。明王朝的抗倭援朝,隻能算是打個平手。
中國和日本的戰爭隻有一次是完勝的,那就是發生在唐朝的白江口海戰。關於白江口,中國稱“白江”,日本稱“白村江”,朝鮮則稱為“白馬江”,這條江是由良丹浦及金剛川與熊津之熊津江(錦江)三水合流而成。為了敘述方便,在正文中統稱為白江,由於爆發戰爭的地方是在這條江的入海口,所以我們稱之為白江口。
這並不是一次勢均力敵的戰役,日本戰艦1000多艘,唐海軍的戰艦才100多艘。這是一次以少勝多的值得大書特書的海戰。海戰之後,日本對中國隻有無限崇敬的份兒,並且全盤唐化。在近一千年的時間裏,永遠對中國低眉垂目。遺憾的是,關於這場戰役留下來的史料太少,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的作戰記錄,都隻留下了這樣幾個字:“遇倭於白江口,四戰皆捷,焚其船四百艘,烈焰熏天,海水皆赤。”
這是中國曆史的一個弊病所在,對那些偉大的戰爭,特別是對外戰爭的描述上,惜墨如金。不能全景展現白江口海戰的作戰場麵,不能不說是一個大遺憾。我們隻能通過各種邊緣史料,竭力再現那場中國“完爆”日本的海戰。
唐帝國的海軍能完爆日本,不僅是因為軍隊的高素質以及指揮官劉仁軌的出色軍事才能,這背後還有清明的政治、領導人頭腦中完美的東亞格局思想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中國和日本的五次戰爭交流,有三次居然都跟朝鮮半島有著直接關係。白江口海戰、抗倭援朝、甲午海戰,中國對朝鮮無私的幫助,在人類曆史上恐怕都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本書以白江口海戰為切入口,全麵記錄了中、日、朝鮮半島三國的基本政治情況,還有當時那些偉大的英雄人物,諸如唐朝的劉仁軌、劉仁願,百濟的鬼室福信,日本的執政者。
使我們興奮的是,那一年,我們打殘了日本。使我們歎息的是,也僅僅是那一年(6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