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不知道的]
梨園中大多是女演員,也有非常著名的男演員,例如黃幡綽。黃幡綽才藝品德俱佳,有人曾經戲言:“黃幡綽,玄宗一日不見,龍顏為之不舒。”他因為平時能用幽默的語言來勸諫皇上,被稱為“滑稽之雄”。男演員中李可及,李龜年,李謨,馬仙期,賀懷智等人也非常著名。
古人為何愛佩戴玉
中國古人對玉可謂是偏愛有加,從新石器時代,古人就開始仿照鳥,魚,人等形狀來製作玉佩飾了。
到了商周時期,玉佩飾開始大量出現,大部分為扁平片狀器。西周晚期到戰國是玉器發展的黃金期,當時流行多種玉件聯成的佩飾,被稱為“玉組佩”。漢代的玉器獨具匠心,有“漢八刀”之稱。唐代有玉飛天等。宋代以後,玉佩飾再次流行起來,玉被製成人和動物等各種形狀。特別到了明清時期,玉佩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人對玉如此鍾情,並不是為了攀比,而是因為玉的功能太過強大。佩戴玉飾不僅能夠代表自己有德,還能養生,在古代還有辟邪和長壽的功能。儒家把佩戴玉飾與道德高尚聯係起來了,古人佩玉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做人要像玉一樣清透而溫潤,品行舉止要如玉一般,有著高尚的美德。
民間的男女相信玉能護身,避凶,安家,定驚,驅邪,讓諸事能夠化險為夷,平安順利,玉就是生命中正氣,好運,德行,內涵和靈性的代表。中國人講究人要有“精,氣,神”三寶,其中“氣”是最重要的,因為隻要精氣存在,人體才能長存,而玉石正是蓄“氣”最充沛的物質,也就是說玉是儲能電池。
玉具有“除中熱,解煩懣,助聲喉,滋毛發,養五髒,潤心肺,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等保健功能。
[猜你不知道的]
戰國,秦漢時期的玉佩十分華麗,甚至會用數十個小玉佩穿成一串稱之為雜佩,以此來彰顯佩戴者的華貴威嚴。魏晉之後,男子佩戴雜佩的開始減少,以後各朝都隻佩戴簡單的玉佩,而女子則依然會佩戴雜佩,將其係於衣帶上,走路的時候環佩叮當,聲音悅耳,因此“環佩”也成為了女性的代稱之一。
古代男子愛化妝
化妝不是現代人的特權,也不是女人的專利,我國古代的男子也是修飾妝容的行家,當然他們並不是化妝師。
漢朝的時候就有了關於男子敷粉的記載。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敷粉成為了士族男子的時尚。古代所用的粉是鉛粉,是用鉛,錫等材料,經過化學處理之後轉化成的一種粉。這種粉能夠讓人的容貌增輝生色,所以也被稱為“鉛華”。鉛粉的形狀分為固體及糊狀兩種,固體的被加工成瓦當形或者銀錠形,稱之為“瓦粉”或者“定(錠)粉”;糊狀的被稱為“胡(糊)粉”。
到了南北朝時期,熏衣剃麵之風開始盛行。南朝梁的男子不僅會敷粉,還要施朱(胭脂),而且要把胡子刮幹淨,用各種香料把衣褲熏香。當時的香料都是從西域南海各國進口的,如蘇合香,甘鬆香,安息香等,都是奇香無比。當時香料的製作技術已經日益精進,從漢初的天然香料轉化為了合成香料。魏晉時期,熏香十分流行,士人都把佩戴香囊當作一種時尚。
到了唐代,男子中更是盛行塗抹麵脂類護膚化妝品,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就是男子還塗抹口脂。唐代皇帝每到臘月初八會將各種麵脂和口脂當作一種慰問品分賜給官吏(尤其是戍邊的將官)。口脂是一種無色唇脂,相當於現在的潤唇膏。一般是用動物油脂,礦物蠟和各種香料製成,例如羊脂,麝香,甘鬆香等。
古代男子還把染黑頭發和胡須當作時尚,紈絝子弟則把文身當作喜好,招搖過市。
[猜你不知道的]
曹操的兒子曹植也非常愛美,粉不離麵。有一次,一個叫作邯鄲淳的人突然來拜訪他,當時曹植剛洗完澡,為了敷粉,竟然叫客人在大堂裏等了足足一個多時辰。
古代的口紅很高級
我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關於美容的記載,《楚辭》中說:“粉白黛黑,唇施芳澤。”說明當時的婦女就已經用黛修飾眉毛,用芬芳光亮的顏料來美化嘴唇了。
在古代,人們把點唇用的口紅稱為“胭脂”。據記載稱,大約在公元前1320年就有了關於口紅胭脂的記載。到了漢代,就有了“妝點”“粉妝”“妝飾”等化妝的專業術語,這裏的“點”指的就是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