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裏的人都不喜歡跟他玩,他也知道,這一聽胤禛這樣說,眼睛立刻亮了起來,吧唧一下親在胤禛的臉上“四哥最好了,胤禩最喜歡四哥。”
從此之後,宮裏上下都知道了這四阿哥有了個小尾巴,走到哪跟到哪,一開始還好,到後來,就是睡覺也非纏著四阿哥,嬤嬤們原本是阻止的,後來連佟貴妃娘娘也說,隨孩子們去吧,這才不攔著了。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算起來,胤禩剛進學六個月左右。這日康熙要對幾位皇子的課業進行考試。聖駕來之時,顧八代正領著眾阿哥們一起讀書,太子讀書之地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同時大阿哥胤褆今年已十五歲,被康熙允許,已參與朝政,五阿哥自幼為太後撫養,至今不曾學習漢語。六阿哥胤祚於康熙二十四年殤。時年六歲。故而,此次僅三阿哥,四阿哥,七阿哥,八阿哥參與考試。
此次考試倒不是小打小鬧,康熙甚至傳上諭:“朕宮中從無不讀書之子。今諸皇子雖非大有學問之人所教,然已俱能讀書。朕非好名之主,故向來太子及諸皇子讀書之處,未嚐有意使人知之,所以外廷容有未曉然著……”
“兒子給皇阿瑪請安,皇阿瑪吉祥。”幾位小阿哥一起給康熙請安。康熙笑的就像是一位慈父。“都起來吧。今天朕要考考你們的學問,老三,你先來。朕問你,子罕中所言,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你有何所悟。”
三阿哥上前一步,躬身回答“原是孔子感歎,世人重美色多於重德性。兒子從中所悟,為人不可以因美色而誤,重德方為君子,如商紂,周幽,隋煬等都是好色誤國,不足以為君,更是落得淒然的下場,然漢文,景,唐太宗,宋太祖等皆重德而輕美色,故為明君。”
三阿哥說起來也不過是十歲的孩子,說起這些,雖然不過是舉些例子,到也是難得,然而康熙隻是點點頭,也沒有別的什麼評價。三阿哥雖然多少有些失落,卻也不敢太表現的出來。
康熙又看向胤禛,問道:“你認為,為人處世之道,當如何?”
胤禛上前一步,答“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為善又當如何?”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語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胤禛照背了《道德經》中的句子。
康熙滿意的點點頭,末了卻對胤禛說“記住你今天的回答。”
胤禛立刻躬身答應下來。
七阿哥上前等待康熙的發問。康熙見他年紀尚小,也沒有問那些大道理。隻抽了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讓其背誦。七阿哥功課雖不如三阿哥,冷靜不如四阿哥,但是好歹也不至於背不出篇長詩,雖中間有個別停頓,卻是背了下來的。
到了八阿哥胤禩,他其實很少見到康熙。對於康熙的認識,與其說是父親,不如說是一個皇帝。所以,他站到康熙麵前的時候,低著頭,不敢看康熙,小小的手指還絞著衣角,活像一個受了氣的小媳婦。康熙看了不免好笑。故而放低了聲音問道“小八如此怕朕?”
“回皇阿瑪的話,兒子沒有,兒子隻是有點,有點緊張。”
“朕又不會吃了你,你緊張什麼,行了,去桌子前寫幾個字給皇阿瑪瞅瞅。”
“是。”胤禩答應了一聲,便走到桌子前,拿起毛筆,沾了沾墨,但是卻不見下筆。這時候他歪頭問道“皇阿瑪,兒子寫什麼呢?”*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